原标题: 媳妇第一次回婆家:感叹东北大农村太惊艳
第一次回东北婆家,“没见过世面”的媳妇表示惊呆了。
火车只能到镇上,进村需要其他交通工具。
辽阔的东北大地,一望无际的农田,蓝天白云,太漂亮了。
屋里的炕头出乎意料的大,还配有“无敌落地观景窗”。
坐在宽阔的大炕上就能看到有山有水有后菜园的美景,太惊艳了。
屋后的菜园,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种的菜一般都是自家吃。
屋子外边摞满了柴火,冬天拿来烧炕可热了。
夏天来虽然看不到雪,但简直就是避暑圣地,早晚穿长袖,晚上还要盖棉被。
食材也很新鲜,路边随处摘的树莓就可以吃。
果园里纯天然的鲜果,不用担心污染和农药。
家里做饭用的是大锅,没有煤气炉,都是自己砍柴生火。
两袋鸭脖子,一大瓢深井凉水,就成了一顿诱人的宵夜。
山上可以采到新鲜的黄蘑。
大锅蒸的菜,早餐吃的跟其他地方差不多,蒸酱鸡蛋羹、土豆丝、麻花果子、煎饼、蘸酱菜、小米粥。
以前的东北农村确实很穷,但从八九十年代开始,东北农民已经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只不过和城市的爆炸式发展相比还是不值一提。
许多农民家里都建起了新房,有意思的是东北农村的房子普遍比沿海地区的农民房小,基本都是单层。
可能因为东北的冬天漫长寒冷,单层比较小的建筑有利于取暖保温。
现在的东北农村真的不错,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不过短短十几年,一切都变了,城市里生存越来越艰难,而农村虽然仍有穷人,但过得比城里人好的比比皆是。
村里的富人收入种类很多,除了自家种的田,还会承包一部分给农场,农场有农用机械,一体化种植,机械是集资加政府补贴买的。
还有开养鸡场的, 养猪的,养奶牛的……通过农畜牧业发财致富的很多。
而普通人家,勤奋肯干的话,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以前村里来了亲戚,都会杀猪杀鸡的招待,现在已经不杀猪了,猪都卖了或是没出拦。
现在他们也到市场上去买肉和菜了,当然只买自家院子里不种的蔬菜。
鸡鸭满村子跑,也分不清是谁家的。
家用电器啥的,农村家家都有,而且几乎都是国产品牌,因为便宜好用。
“路通则财通”。以前进村的土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一下雨就变泥巴。现在则修了崭新的水泥路。
如果非要论设施娱乐,肯定是比不上城市繁华便利的。
但城市也有很多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竞争压力……
很多城里人周末喜欢去农家乐,或者想找个农村养老。
这样山清水秀的农村,让很多城里人都直呼“大农村太爽了”。
但城里村里,究竟孰好孰坏呢?
搬到乡下居住已经快两年了。东北男子厌倦城市的奔波消耗,于是决定做出一些改变。他辞职后和妻儿来到乡下,钟情于院子生活的他毅然决然在老家盖起极具历史老建筑感觉的古朴大院。
我们租下的第一个小院子,经过改造后,变得温馨舒适。
我们选择乡村生活,并不是避世隐居。住在乡下,对我们来说反而拓展了生活的内容。现代社会信息通畅,不论居住在那里,都可以与城市同步工作。今年,又有两位自由职业的朋友进村和我们做邻居。
居住了一年之后,我们决定再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妻子从小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个自己的花园;而我,也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做自己的工作室。我们又租下了村里一个接近五百平米的院子。租这个院子,我下了很大决心。
老院子刚刚租下的样子。
开始动工修整。
这个院子很开阔,有足够的土地种花种菜,但是院子里有两栋近百年的老屋,一栋已经塌了一半,如果保留老屋的历史感和韵味,土豆代收,需要花很大成本和精力去修缮。
我太喜欢中式古建筑了,尤其是我近十年的拍摄工作,一直和古建筑打交道,能使用一栋中式老屋作为工作室,这是我的梦想。
半年后的样子。
时间就是用来实现梦想的。院子在2014年底租下来,2015年3月开工建设。
这个院子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房东用它来养鸡,堆放杂物。
眼前这个破败的院子,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的是它将来的样子:舒适、整洁、花团锦簇、高朋满座。
西边那座塌了一半的老屋已经没有维修价值,我们把它拆除,木料和石头、青砖用来维修北边的老屋、修筑院墙。老屋的维修,关键是木工。
老屋内部加了十根柱子,门窗全部要修整。在保留了老式窗棂的前提下,老木匠在外面新作了木窗,能很好的保温。
老屋的柱子底部已经腐朽,在屋顶的重压下,有的柱子已经下沉,窗户也变形了。修这种传统建筑,年轻的工人没有经验,只能找老木匠来修。负责施工的包工头在镇上找来几位老木匠,他们年纪最大的已经71岁了,干起活来慢条斯理一丝不苟,让一栋破败的老屋焕发了青春。
院子重新磊了围墙,修了大门。老屋破损的屋顶也修补好了。
院子的基础工程完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绿化。
由于施工结束已经六月,错过了种植苗木的季节,我们只能抢种一些“皮实”的花草。
可以想象,明年的花园将会更美。
修整好的老屋,是一个展示我和妻子作品的小画廊,是我们招待朋友的客厅,也是我举办讲座和沙龙活动的地方。秋天已到,天气渐凉,我在老屋里安装了铁壁炉,再过几个月,白兰地酒也可以喝了。三五好友,围坐壁炉品尝自酿的美酒,分享各自生活的精彩,无尽美好。
修整前的老屋内部。
修正后的老屋内部。这里是我和妻子共同的画廊也是我们招待朋友的客厅。
我们选择的这个小村庄,只有五十几户人家,整洁安静。已经居住在这里的几户“城里人”,都是追求生活质量的生活家。
春天,院里院外鲜花盛开。
刚刚进村居住的时候,还有一些不适应,这个村子,连一个商店都没有!
它不通公交,买生活必需品要去三公里外的镇上。
冬天取暖,要自己烧锅炉,餐厅要烧壁炉才能暖和。
还好我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很快习惯了这种生活。乡村生活,让孩子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
度过了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开始享受天高地阔的乡村生活。
村子周围的农田都种上了树,出村子就是树林和花海,很多小路纵横交错,最适宜骑车、散步。
最重要的是,远离城市,这里宁静、空气也好很多。
习惯了每天可以看到地平线的日子,再也回不到拥挤喧闹的城市了。
村子离山很近,离开村子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有很多优美的去处,可以野餐、喝茶、拍照,尽情享受自然。
离村子不远就是风景优美的山区,那里是喝茶、野餐的理想去处。
爱花的妻子,每次出门都有收获。
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葡萄:五千斤,一辆小卡车的货柜装得满满的。
这些葡萄将在我们手中变成香醇的白兰地酒。
酿酒,是我开始尝试的一项新技能,它只是我们乡村生活的一小部分内容。
搬到乡下居住,天地开阔,生活也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村庄周围,有大片的麦田、树林。我是一个有院子情节的人,从小生活在哈尔滨,住的就是有大院子的俄式砖房。
老房子原本是中东铁路员工的住宅,后来成为铁路局的房产,下分给铁路员工居住。
高大的砖房冬暖夏凉,有凉亭有酒窖,外面的院子有三百多平米,院子里瓜果蔬菜、花鸟虫鱼。
这样的生活到我十三岁的时候结束了,那些老建筑被拆掉,盖起了楼房。我的单元房居住生活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在城市里的奔波消耗、单元楼狭窄逼仄的生活空间,我决定做一些改变。
我和妻子先后从杂志社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
三年前,儿子转学到北京城五环外的一所华德福学校,我们也面临工作地、居住地、孩子上学这三者的选择。
妻子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我几乎一致,所以我们搬到乡下,过居住在院子里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
恬静的乡村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极好的滋养。
老屋里的美好时光。
我的摄影课在乡下的广阔天地里进行。
各种主题沙龙在老屋里举办。
摄影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生活,除了冬天,始终有野花陪伴。
虽然身在乡村,却可以在半小时内切换到城市频道。
自由地生活,对身心和创作都是极大的滋养。
一个东北媳妇第一次回婆家,跋山涉水终于到了大农村。前脚刚踏进婆婆家,无敌大炕落地窗就让她直呼“太惊艳”,感叹自己没见过世面。
/
32
很多人都向往在城市和乡村两种生活模式中自由切换,一个东北男子厌倦城市的奔波消耗,毅然辞职和妻儿来到乡下,在老家盖起极具历史老建筑感觉的古朴大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