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堆出于岸,浪必催之”的“浪催定律”,随着小龙虾的兴旺发达,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恐怖传说产生了。
比如说小龙虾是日本军队引进中国处理尸体的、是一种基因改造的生物、外国人从来不吃……这些谣言每年小龙虾上市的季节都要再传一遍,以便某些人增加智力优越感。其实,外国人不怎么吃小龙虾,只是中国作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大国没有发挥战斗力而已。
“小龙虾”是个庞大的家族
小龙虾是中国人对淡水龙虾的称呼。
而淡水龙虾(英文名叫crayfish)在全世界有26个属、540多种,其中大部分自然分布在北美洲,占世界种类的70%。
这个庞大的家族中,也有不太适合被称为“小龙虾”的,比如产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大螯虾。这玩意儿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龙虾,能长到80厘米,重达5公斤。
你可以脑补一下来这么一盘“麻小”,不过鉴于这种巨大的“小龙虾”已经被澳大利亚人先下手为强快吃绝种了,还是等一等再说(吞口水)。
现在正在被中国人大吃特吃的,叫做“克氏原螯虾”。它是原产北美洲、走西方资本主义邪路的物种,因为适应力强、生长繁殖快,是目前商业化最成功的淡水龙虾品种。
当初这种小龙虾确实是日本人引进中国的,不过当时的目的是给牛蛙当饲料。至于说是侵华日军拿来处理尸体的转基因物种的那些位,拜托你们搞清楚日本战败8年后的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长啥样。
中国人是怎么开始吃小龙虾的
小龙虾漂洋过海来中国之后,一直默默无闻。不过,由于强大的繁殖力和适应力,这些小动物逐渐从长三角地区出发,沿着江河水系扩张地盘。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站稳了脚跟,子孙兴旺。人们对这种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太多食欲,偶尔捞一些喂鸭子和猪。
不过,一只虾的命运,自己不可以预料,要看历史的行程。
就在野生小龙虾们闷声大发财的时候,改革春风吹满地,走上发财致富的湖北农民发现这种虾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养殖。
作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大国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一旦发现一个东西可以吃,还可以养殖,接下来发生什么,你懂的……
在1990年代初,小龙虾迅速走上了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大排档的饭桌。
而卖小龙虾的商贩在数钱手抽筋之余顺手展望了一下国际市场……
啊咧,这玩意儿外国人也吃啊……
于是到2003年,中国累计出口小龙虾制品约22.5万吨,创汇1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在野外捕捞的,小部分是养殖的。野外的小龙虾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mie)制(jue)。
为了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小龙虾在中国发生了奇特的进化,变异出了麻辣小龙虾、茴香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新品种……
外国人也吃小龙虾吗?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我们刚刚说漏了嘴……
是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水产商人就发现小龙虾在外国挺受欢迎。
克氏原螯虾的故乡,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民本来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龙虾产地。他们热爱把小龙虾和辣椒、土豆和玉米一起炖,加入一种cajun酱料,然后整锅倒在桌上吃。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刚刚发现小龙虾可以吃的时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民吃掉了全世界70%的小龙虾。
法国人吃小龙虾有几百年的历史,烹饪方式也比较讲究,他们会把小龙虾去壳,用白葡萄酒调味,再加上奶油汤汁炖。当然,烤也是可以的。
在此小龙虾上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北欧人。瑞典甚至有一个几百年历史的龙虾节,他们在每年8月,用盐水、洋葱和莳萝煮小龙虾,佐以烈酒,作告别夏天的狂欢。
至于德国人,他们直接用盐水煮了吃,不愧是地狱最好的料理人。
不过,总的来说,除了豪放的美国路易斯安那人民,欧美人吃小龙虾的总量确实不算多,因为主要靠捕捞野生资源,产量上不去。尤其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说,小龙虾并不是一种常见的食物。
直到人畜无害的中国劳动人民 吃货们爆发了。
2003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到美国的1/5,全中国小龙虾产量大约是不到5万吨,这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小龙虾产量。
美国人民如果知道这个消息可能会略微不安一下。
2006年,中国小龙虾产量变成了10万吨,围场土豆行情,跟美国产量差不多了。
到我们喜迎奥运的2008年,中国小龙虾飙升到30万吨。与此同时,经济总量从不到美国的1/5,变成了1/3左右,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