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对农业产业进行顶层规划,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优势,围场土豆行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从强化农业产业链调整开始,实施种植业调优、畜牧业调强、农产品加工调大等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已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项目30多个,年出栏肉牛0.6万头、生猪12万头,分别占全市的13.6%和17.1%,并建成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哈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和渔业养殖基地。
据了解,该区在种植业调优工程方面,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7万亩,全区已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识企业12家、43个产品,总产量58.4万吨。初步建成宏凯农业观光园、绿波湾生态园等30多个旅游农业项目,发展采摘地块5000亩。在畜牧业调强工程上,推动“两牛一猪”提档工程,三年新建规模化养殖肉牛和生猪养殖场46个,比2012年增加37个,年出栏肉牛0.6万头、生猪12万头,分别占全市的13.6%和17.1%。加快实施“特色花菌果”工程,打造花卉苗木基地,花卉基地面积2万亩、苗木基地面积2.82万亩,分别比2012年增加1.2万亩和1.4万亩。农产品加工业调大工程以实施“扶基地、壮龙头”为目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到15个,核心区面积10万亩,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
据介绍,该区成功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得益于多方面的有力措施。首先,该区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打造规模型合作社、园区型合作社和服务型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近2.7万户农民入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22家,比2012年增长709家,金山、郎堡等5家合作社现已评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其次,推动全区水利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温室大棚推动蔬菜产业复种,全区实际保有并投产温室1200栋1500亩、大棚1.6万栋3.5万亩、小棚2万余栋1万亩。同时建设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和育秧大棚推动水稻高产,目前,全区建设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5处、水稻育秧大棚2000栋;通过应用智能浸种催芽和大棚育秧,全区水稻亩产由2012年的500公斤提高到2015年的550公斤。该区还实施田间工程保障特色种植稳产,全区所有的水稻、果菜、花草和采摘基地,已全面实现节水灌溉覆盖。
此外,呼兰区坚持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及产销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窖储产业,增加马铃薯、白菜、胡萝卜等秋菜的存储力度,实现错峰销售。目前,全区已建设1万立方米以上菜窖5个。配套建设冷链加工项目,全区建成冷链24条,辐射带动甜玉米种植5万亩、黄金钩豆角种植5000亩;发展稻米加工产业,2015年全区新增大型稻米加工项目5个,基本可以把全区的新稻吃干榨净;大力发展绿化公司,以金田、原野等龙头园林绿化企业,带动利民开发区周边村屯苗木生产基地4万亩。(作者:徐柏胜 李宝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