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小马铃薯变成“金蛋蛋”。采制中央台记者焦健、朱红娜。
张维汉:全部的市场今年马铃薯的收购价格由定西说了算。
主持人:马铃薯市场定西说了算,农民张维汉说这话时底气十足。但十年前确是另一番景象。
张维汉:以前我们主要是靠南方人来我们这边收购,他们说掉价,我们就掉了。
主持人:以干旱闻名的定西2015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农民们种上了抗旱作物小马铃薯,并通过培育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家家户户赚上了个马铃薯满苍,土豆价格,但丰收了却常常卖不上一个好价钱。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是定西人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记者:各位听众,这里是甘肃定西谗口镇马铃薯储藏窖群,窖里冬暖夏凉,温度可以保持在1度到7度之间,马铃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鲜。张维汉告诉我,他们最大的一个窖可以储存80吨马铃薯,目前全市的储藏能力已达200万吨。
张维汉:以前我们马铃薯一多了集中上市之后,量一大出不去,价格就掉下来。有了窖以后,马铃薯就存这里面,价格也就掉不下来了。
主持人:通过窖藏,小马铃薯应对市场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定西农民又开始琢磨着,怎么样让这土疙瘩卖上金价钱。从2015年开始定西政府用培训、贷款、知识等措施,一手抓中介服务,扶持发展马铃薯经销协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市场谈判高手;另一只手抓终端市场,主动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运输保障。
2015年9月24日,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第一趟农产品专列——定西马铃薯专列载着2750吨小马铃薯从定西发往广州。政府加铁路加协会的运输模式,让小马铃薯插上了翅膀,飞向了全国。平均每天有20多个车皮向外运输定西马铃薯,年外销超过15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16亿元。如今,定西马铃薯不仅占领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市场,还走出了国门,出口到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市场。但定西农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要把小马铃薯进一步做大做强。
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每加工一次土豆,增值一次,加工成淀粉至少增长三倍以上;加工成薯条薯片增长七八十倍,农业真正地发展要按照产业式发展。
主持人:坐在定西蓝天淀粉厂的加工车间里,年仅21岁的老板李幸泽已经可以每年在马铃薯淀粉的加工上坐收300百万元的利润,却还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李幸泽:只是一个把咱们马铃薯变成了淀粉,它还属于半成品,半成品你有多大利润?我现在的淀粉一吨里面就挣个六七百、七八百。
主持人:现在定西有千吨以上的淀粉加工企业33家,年消化鲜薯35万吨,而通过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订单服务,加工企业和种植户建立起了一种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2015年定西市安定区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了收入人均超过1200元,是全国依靠这一产业增收最多、占比例最高的县区之一,小马铃薯成了定西农民的“金蛋蛋”。从单纯的种植到销售,再到深加工,定西马铃薯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甘肃定西也从一个以土瘠甲于天下的贫困地区变成了富庶的中国土豆之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