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地

围场土豆丰都龙河镇:倾力打造宜居宜商中心镇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6-16 14:15

近日,在深圳定居8年的李明跃带着妻儿回家乡丰都县龙河镇探亲。当他驱车穿行于集镇的大街小巷,面对人潮攒动的商贸集市,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呼吸着田园乡


龙河场镇一角


2000亩长坡西瓜基地

  核心提示

  近日,在深圳定居8年的李明跃带着妻儿回家乡丰都县龙河镇探亲。当他驱车穿行于集镇的大街小巷,面对人潮攒动的商贸集市,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呼吸着田园乡村的新鲜空气,李明跃不禁向妻儿感叹:“如今的家乡已经和城市一样方便!”

  从8年前龙河旁边的一条小街市,到如今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到0.85平方公里的秀美城镇,龙河镇不仅集聚了5.3万人口,还以繁荣的商贸经济辐射周边7个乡镇,一跃成为重庆市级中心集镇、丰都南岸区域中心。这一切,都得益于龙河镇建设“宜居宜商新龙河”带来的一场城乡大嬗变。

  一场“四化”建设 让场镇变得更宜居

  每天傍晚时分,都是龙河场镇广场最热闹的时候。有人在河边散步,一个个老年健身队则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起广场舞。

  “听说,政府还将投资150万元对这里提档升级,建成后的新广场占地约15亩,到时,体育设施、绿化长廊、水池假山等一应俱全,比现在更漂亮。”居民王秀英指着路边刚安装的路灯说:“你看,这灯是不是比过去更亮了?”

  龙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灯叫LED节能灯,白天利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晚上可利用控制器自动开机提供能源。“场镇共安装了200盏LED节能灯,一年下来,可节省电费8万到10万元。”

  在市城乡建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今年来,龙河镇围绕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做文章,投资800万元对老场镇进行“白改黑”工程、投资1000万元对场镇进行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100万元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还将扩大福利院建设、完善农村客运站、新建一个民营医院、启动4环路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四化’建设,不断扩大城镇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一个经济繁荣、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山区特色的‘宜居宜商中心镇’。”这位负责人介绍。

  一套便捷生活“软件” 让居民提升幸福感

  回村走亲访友的几天时间,李明跃感慨万千:昔日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管道暗渠密布的排污设施,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场,禽畜圈养与人居分离的生活场景。

  如今,随着龙河镇的城乡“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购物、养老等便民“软件”投入也在不断升级。目前,一个3星级福利院的硬件配套升级、一套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一个双层综合农贸市场等大批民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9月,龙河镇新农贸市场正式开业。在这个有着26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角,猪肉摊老板谭定碧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在露天坝上摆摊,经常日晒雨淋地做生意。搬进新修的农贸市场后,商家不用打‘游击’了,顾客买东西也方便多了。”

  11月,总投资700余万元的龙河镇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师生食堂、学生宿舍项目即将全部竣工。届时,可解决48名教师住宿难、300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彻底改善1400余名师生的就餐环境。“几年来,我们始终专注于让教师安心育人、让学生安心读书。”龙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镇内的丰都一中已吸引周边乡镇一半以上学生。

  “吃、穿、住、行非常方便,教育、医疗、养老一应俱全,住在镇上跟住在城里差不多哦。”谭定碧说。

  一本致富经 让农民走上小康道路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集聚“人气”、“商气”和“财气”。现在,宜居宜商的龙河镇不仅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来推进经济发展,还促使农民增强了发展生产的信心。

  几年来,该镇积极打造以肉牛、猕猴桃为主的崇实现代农业示范长廊,以萝卜、西瓜为主的长坡精品农业示范带,以水稻、蚕桑为主的河面生态农业示范带,以林下鸡、马铃薯为主的高山高效农业示范带,全力构建产业发展“一廊三带”的新格局。同时,建设了容量上千吨大米加工厂等农业配套设施,农民可在自家土地上创业,也可在企业就业。

  “龙河镇每年都有大变化,我来这里投资上千万建榨菜厂,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潜力。”不久前,商人彭玉发来到龙河镇商谈投资建榨菜厂事宜。同样慕名而来的还有雪玉大米加工、重庆市禾禾禾生态农业、龙河野牧生态农业等公司。这些公司建成投产后,可辐射带动2万多名农民就业增收。

  在龙河镇冉家河村原本闲置多年的1000亩土地上,村民孙波在政府引导下种植的绿枣树、红辣椒交相呼应。“枣树套种辣椒可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孙波说,他的“朝天红”辣椒和枣子已与收购企业签订协议,每年两样农产品的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龙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组建了12个产销专业合作社,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在镇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专销区,为群众免费提供56个摊位;成立经纪人销售队伍,每月吸引外商收购马铃薯、油菜等农产品78吨;大力推广农超、农校、农企对接模式,实现科产地直销。

  文/吴鑫 王静

,围场土豆行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