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贮藏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从15-20%、20-25%降低到4%、6%以下,相当于每年增加了7.6万吨的果蔬供给能力,每年农民因减损可增收1.2亿元,因贮藏而增收4.78亿元,贮藏设施使用寿命按15年计算,农民增收将超过89亿元。
夏季高温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加上蔬菜冷链技术发展还不完善,普及率较低,给蔬菜存放带来很大困难。蔬菜损耗严重,伤农。蔬菜损耗直接推高蔬菜价格,伤民,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围场马铃薯经纪人,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初加工设施,果蔬冷库项目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
近日获悉,由甘肃金兰高原夏菜专业合作社投资1015万元,占地13.5亩,在花庄镇苏家寺村新建成一家果蔬保鲜库正式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实现销售蔬菜2000吨,产值达到600万元,该库建有保鲜库8间2800平方米,钢架拱形交易大棚3500平方米,办公、住宿用房等1000平方米,该蔬菜保鲜库的建成,对促进红古区蔬菜销售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年11月5日,陕西渭南市农机局召开全市果蔬贮藏百库工程建设工作会,会议对全市今年果蔬贮藏百库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是实施百库建设工程第3年,渭南市将投入2880万元财政专项和农机补贴资金用于百库工程建设,计划建设36个4000立方米的果蔬贮藏库。
经过两年建设,全国14个省区共建设通风库2200多座,冷藏库80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60万吨,其中冷藏能力超过50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将增加1000万吨,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果品蔬菜保鲜一般采用最低温度为-2℃的高温库,水产、肉食类保鲜采用温度在-18℃以下的低温库,而我国的贮藏冷库大多数为高温库。大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冷却设备多为排管,系统复杂,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大,小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或集中式制冷系统,在建造方面以土建冷库偏多,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装配式冷库近几年来有所发展。
果蔬产区应集中建设气调冷库,规模应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发展中型为宜。机械气调库的建设应择优推广预制生产,现场装配模式冷库工程化工业产品,果蔬产地适于建单层冷库和中小型冷库;尽快推广塑料薄膜、大棚、大帐、硅窗、塑料薄膜小包装等气调设施是我国近期发展的重点。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发展中型冷库,建立冷冻食品贮藏批发市场,将中小型冷库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的仓库服务、信息服务、经营后勤服务。基于广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冷库行业正朝着采用发泡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板隔热材料的轻便预制装配化、低温大型化、管理及进出库货物装卸自动化、果蔬冷库恒温气调化、冷风机代替排管和广泛使用氟里昂制冷剂的操作方便、灵活多样、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今后,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了不同果蔬品种的贮藏保鲜技术,进一步发挥冷藏库“一库多用”、“周年使用”的功能,将极大提升补助项目“增加供给、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等一举多效作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