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2015年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实行‘减贫摘帽’,目前,全省共有25个县、525个乡(镇)实现了‘减贫摘帽’。”这是记者从3月25日提请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获悉的。
据悉,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和全国精准扶贫识别标准和程序,贵州省已率先完成70个片区规划县、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000个贫困村、278.57万户、919.62万人的信息录入工作,累计录入信息近千万条、数据2.4亿个。贵州省的数据质量和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好评,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还在贵州省召开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并安排贵州省在交流发言中介绍精准扶贫作法。据介绍,当前贵州正在完善精准信息录入、瞄准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严格精准管理、推进精准扶贫试点等五项重点工作,努力探索新常态下推进精准扶贫的新途径、新方法,力争创造出更多的“贵州经验”。
扶产业就是扶根本。产业扶贫就是帮助贫困群众种好“摇钱树”。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为落实执法检查整改意见中“大力培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要求,贵州省通过进一步推进贫困攻坚“三个十工程”(十大扶贫产业、十个扶贫共建示范县、十大扶贫产业园区),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投入。
其中,围绕建成“全国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大省、全国蔬菜大省、全国南方重要核桃基地、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重要省份.。全国最大土豆产地、全国地道中药材主产省、全国南方油茶主产地、全国绿茶产业大省”等目标,大力打造“十大扶贫产业”,积极投入扶贫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地方优势产业。
在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按照年度新增种植面积300万亩的规模,重点发展中药材、精品水果、核桃、茶叶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围场马铃薯,为全省年度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作出积极贡献。2015年,投入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2.28亿元,发展核桃191.99万亩,茶叶8.4万亩,中药材35.8万亩,特色蔬菜271.85万亩,精品水果14.5万亩,土豆17.46万亩,新建油茶林10.72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5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产业投放畜禽32.4万只羊单位、人工种草10.17万亩、建圈53.83万平方米,打造及命名5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县和1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