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陈应国)近年来,云南祥云县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工作,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倒逼科学生产管理,促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形成了烤烟、蚕桑、畜禽、林果、蔬菜、中药材、渔业等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渐入佳境,构建起了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59.98亿元,较上年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93元,较上年增15%。
针对农业区域、地理等因素致使坝区与山区、郊区与偏远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差、现代农业比重低等问题,祥云县围绕高原特色经济战略,按照“强基础、增后劲,围场土豆批发,抓布局、促规模,抓基地、带农户,抓特色、创品牌,抓龙头、拓市场,抓规范、保安全”的思路,突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立足优势,因势利导,不断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使全县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于“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品”,创建特色品牌,向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效益化转变。
具体工作中,该县重点打造“两区(青海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祥云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10园(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蚕桑高产高效示范园、现代畜禽养殖示范园、特色花卉科技示范园、彩云红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中药材标准化种植(GAP)示范园)”和10个示范基地(重楼种植示范基地、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及中药材多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东山乡百合种植千亩连片示范基地、花卉盆景栽植培育示范基地、高原粮仓新品种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蚕桑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千亩连片示范基地、万头生猪十万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红梨种植示范基地),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祥云县出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由县财政每年筹集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发展的种养殖企业(户)及设施农业等方面的补助。
日前,就对上年的146个高原特色畜牧产业项目补助262.5万元,其中蛋鸡养殖92项,补助金额117万元;生猪养殖43项,补助金额122.5万元;奶牛养殖1项,补助金额0.5万元;肉牛养殖1项,补助金额2.5万元;肉鸡养殖9项,补助金额2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开发机制,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增强活力。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基本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按照“生产区域化、产品优质化、基地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土地流转步伐,2013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全县流转土地2.5万亩,累计流转土地6.8万亩,使5.5万多个劳动力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地操作中分流出来,实现了“农民当工人”到农业龙头企业打工的愿望,人均增收620元,实现农民增收2.4亿元,人均增收580元。
祥云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地和园区建设,突出在建项目带动、扩张现有企业、引进相关项目,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向农业产业园区集聚,提升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式发展水平。
到目前为止,全县培植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多家,培植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州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家、州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逾16亿元,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祥云县还突出项目牵引作用,通过政策扶持、科技为支撑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方位打造农产品品牌。2013年,争取到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增产科技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抗旱经费等各类资金7820万余元,青海湖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10万吨蔬菜冷藏项目、10万亩外销出口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及产业布局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全县有出口基地备案企业7户,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5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11个。2013年,种植蔬菜12.6万亩,产量24万吨,种植业产值8.4亿元、加工产值3.7亿元,蔬菜综合产值达12.1亿元。去冬今春,新植蚕桑7018亩,改造低产桑7047亩,全县桑园面积达8.9万亩,年产鲜茧4600多吨、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新植云南红梨5000亩,累计种植云南红梨2.5万亩,产量1.47万吨,产值逾1亿元;种植中药材1万余 亩,产值达1.5亿元;种植马铃薯4.8万亩,实现产值1.8亿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宽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