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批发

围场土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10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4-27 14:23

十年九旱的甘肃定西,是全国闻名的“三西”贫困地区之一。定西人实施“洋芋工程”十几年,愣是在“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闯出了


“土蛋蛋”变成“金蛋蛋”

  十年九旱的甘肃定西,是全国闻名的“三西”贫困地区之一。定西人实施“洋芋工程”十几年,愣是在“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闯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富民的新路。

  一、背景

  定西,古称陇中,一百多年前甘陕总督左宗棠评价其“苦瘠甲天下”。定西人所说的洋芋,学名为马铃薯,俗称土豆。历史上,定西农业以粮为主,且夏粮都是清一色的小麦。定西干旱少雨,降雨极不平均,十年九旱,农民种粮靠天收,小麦亩产只有50 多公斤,吃不饱肚子是常事。

  定西虽然干旱,但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生态条件。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厚且富含钾;一年虽下不了几场雨,降水时间却基本与马铃薯生长需水期一致,马铃薯播期较春小麦晚一个多月,刚好躲过了春旱少雨的制约;7 - 9 月份是集中降雨期,也是马铃薯块茎膨大期。

  马铃薯在定西被称为“铁杆庄稼”,当地农民一直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粮食丰收,它是餐桌上的菜;粮食歉收,它就是大伙儿的救命粮。很多经历过缺粮年代的人,都说自己是“吃洋芋长大的”。

  1995 年,为了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定西市临洮县、岷县等地开始试验“压夏扩秋”,号召种植马铃薯解决口粮问题。当年大旱,其他粮食作物歉收,唯独种马铃薯的农民取得了好收成,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事实面前,把种植马铃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很快形成定西人的共识。

  二、过程

  2007 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大坪村视察,72 岁的老党员冉志功送给总书记一篮马铃薯,他激动地对总书记说:“在我们这里,这个东西过去叫‘土蛋蛋’,现在叫‘金蛋蛋’,咱们大坪的老百姓一年一个人要靠它收入1200 元,我们发家致富就靠这个。我们这里的洋芋实在好吃着哩,总书记您带上,到北京尝一尝,这是我们老百姓的心愿。”总书记深情地接过老人送给他的礼物,语重心长地对陪同人员说:“一定要把土豆带回北京。”

  想起那篮被总书记带回北京的马铃薯,冉志功感慨良多:“六七十年代我们靠洋芋救命,九十年代我们靠洋芋脱贫,现在我们靠洋芋致富。发展洋芋致富,大坪人没有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待。”

  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温家宝总理心头的一个牵挂。2008 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听取了被称为“土豆代表”、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刘大江关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发言后,高兴地说:“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

  2009 年10 月17 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凤翔镇南川万亩马铃薯基地进行视察。一下车,总理径直走向田埂。正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堆放着一袋袋刚刚收获的土豆,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温家宝从村民郭涛手里接过铁锹,也挖了起来,一锹下去挖出了5 个。总理弯腰拣起一个沾满了土的马铃薯,和郭涛亲切地交谈起来:“种了多少亩?亩产多少斤?一亩收入多少?”郭涛回答说:“种了12 亩,每亩2000 多株,大约3000 斤,一亩纯收入四五百块钱。”

  定西是如何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呢? 1996 年,定西市启动实施“洋芋工程”,当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不过,面积上去了, 产量却没增加多少。问题在哪里?1997 年, 定西市邀请加拿大马铃薯专家来“ 把脉开方”:首要问题是病害严重、种薯质量不高、品种品质欠优。把马铃薯产业做大, 选育推广优良种薯是第一步。

  近年来, 定西市加大马铃薯良种工程的实施力度,制定《定西市2006- 2008 年马铃薯良种工程规划》和《定西市马铃薯良种工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案》。从2006 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000 万元,重点用于扶持马铃薯良种工程。

  渭源县农民刘温煦以前种马铃薯,自己都不知道自家地里种的是什么品种。他说,“以前产量很低,病虫害也很多,有时还没有挖就烂在地里了!”他改种陇薯3 号新品种后,1 亩地就产了3000 公斤。望着酷似胖娃娃的特大马铃薯,刘温煦感叹:“活了半辈子,从没见过有8 斤重的洋芋。”

  朴实的农村妇女陈月兰,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是有名的马铃薯专业户。她对科学种薯深有体会:“新大坪”这种马铃薯表皮光滑,芽眼浅,菜用时削皮少,在市场上卖得快。种植“新大坪”的时候要注意配方施肥,氮磷钾比例一定要控制在2∶1.3∶1,播种前一天,种子要在太阳下晒一下,这样既杀菌,又耐旱。

  把良种选育出来了,如何才能让农民放心种植?定西市按照“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建立起122 个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订单生产。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和订单种植,农民选种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998 年,定西就把马铃薯产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开发,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引导农民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扶持企业提高马铃薯加工能力。2003 年,农业部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 2007 年)》,包括定西在内的甘肃省被作为全国马铃薯产业优势核心区。有了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支持,定西人的决心更大了,要建起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及销售基地,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立市富民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2008 年,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 2015 年)》,定西再次被确定为西北马铃薯优势区的核心产区。

  为了培育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定西市“扶大、限中、淘汰小”,扶持重点企业进行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许多企业先后引进国外先进的精淀粉、变性淀粉和膨化食品加工设备,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已开发出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十几个品种。陇西清吉等10 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应用“品牌+ 专列+ 团队精神”的营销手段,实行“稳定占领低端市场、巩固扩大高端市场、积极开拓超级市场、逐步挺进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为适应定西马铃薯深加工业的发展,定西市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也相继成立。

  马铃薯种出来后卖给谁?怎样才能卖上好价钱?定西市成立马铃薯销售协调领导机构,建立专业市场和贮藏设施,让种薯农民在当地能卖得出、价格高;举办经贸洽谈会,用土豆专列把定西马铃薯运销全国。

  为防止“薯贱伤农”,定西市在总结推广农户、大户和协会、企业创造的不同类型的贮藏模式基础上,扶持它们加快贮藏设施建设,采取“贮藏营销”策略,实现“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目的。2008 年,北方地区马铃薯大丰收,主产区马铃薯价格大跌,但定西市马铃薯价格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产区。正是靠“贮藏营销”模式,才解决了以往销售期限短、集中上市、无序竞争、压级压价的问题,提高了马铃薯的销售价格;同时,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均衡提供原料,也解决了企业生产周期短、不能满负荷生产、难以达产达标等问题。

  在家门口卖薯并没有让定西人满足。他们还要把马铃薯卖到全国去,卖到国外去。从2001 年开始,定西连续9 年举办“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吸引了大量客商。

  客商来了,全国各地订购定西马铃薯的订单多了,但新的难题也跟着出现了:外运马铃薯的火车皮不够!这一次,定西人是笑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定西市专门组建铁路运输“路、地联运办公室”,协调铁路部门组织运力。随着第一列“马铃薯淀粉专列”开往天津、第一列“马铃薯专列”

  开往广州,越来越多的马铃薯及其制品开始“乘”专列奔向各大城市。目前,定西马铃薯鲜薯及薯制品走俏全国20 多个省(区、市),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定西流传的民谣生动地显示了这种变化:“千年大山万年塬,洋芋开花赛牡丹;昔日洋芋不起眼,如今变成金蛋蛋。”

  三、做法

  1. 开发特色产业。定西市把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作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举措,成立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定西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甘肃定西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规划》、《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财政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等,扶持培育了一批马铃薯加工企业,改变了定西马铃薯只卖薯块的状况。

  2. 繁育推广良种。定西市把马铃薯增产的着力点放在选育和推广良种上,通过财政扶持支持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开展马铃薯良种育种工作和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机耕、机播、机深松等技术,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耕作栽培方法。在全市3 个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选育推广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具有先进水平的6 大品系。

  3. 精深加工产品。在农民自发种植马铃薯的年代,作为补充口粮,马铃薯以鲜食为主,加工仅限于家庭小作坊的粗淀粉、粉丝、粉条等,加工规模小,产品外销不出去,全市总体加工率还不到1%。现在,在定西马铃薯加工企业里7 吨马铃薯可以加工成1 吨精淀粉,1 吨精淀粉的价格在4000 元左右,增值近1 倍;精淀粉加工成变性淀粉,又增值1 倍。深加工彻底改变了定西马铃薯个头大、价值小的传统形象。

  4. 重视市场营销。定西市加大马铃薯交易市场建设,建成了6 个较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以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总结推广多种贮藏模式,调控销售时间;举办经贸洽谈会,吸引客商收购马铃薯。

  四、成效

  1. 种薯基地全国最大。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96 年的150 万亩扩大到2009 年的350 万亩以上,优质品种面积已占到80%以上,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分散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转变。目前,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5000 万株、原种8000 万粒的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2. 马铃薯产量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已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产量居全国第一。2008 年,全市马铃薯产量530 万吨,马铃薯产业实现产值17.6 亿元,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量10 万多吨,生产粗淀粉、粉皮、粉条等15 万多吨。定西已被打造成我国三大马铃薯优势集中产区之一,享有“中国薯都”之美誉。

  3. 马铃薯品牌叫响全国。定西注册了10 多个马铃薯品牌商标,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等3 个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注册。一大批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有的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4. 马铃薯成为农民增收支柱。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围场土豆经纪人,增强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2008 年定西市乡村人口从马铃薯产业得到纯收入1.57 亿元,人均587 元,占人均种植业纯收入的73.0%、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55.2%,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5%。自定西实施“洋芋工程”以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00 多元,其中近一半来自马铃薯产业。

  五、启示

  1. 传统产业同样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马铃薯是定西不折不扣的传统产业。定西人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把马铃薯产业打造成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让昔日其貌不扬的“土蛋蛋”变成今天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定西的实践告诉人们,传统产业也能开出致富花、结出增收果。

  2. 产业化是特色产业兴盛的必由之路。把传统产业转变成优势产业并不容易,定西靠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到了。他们打造了一条“育良种-种精品- 深加工- 销品牌”的产业链,实现了小土豆从“其貌不扬”到“身价百倍”的华丽转身。定西的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思考题

  1. 如何找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2. 怎样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高山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