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小马铃薯”品尝小马铃薯,听起来是蛮有趣的事情。这间东北菜馆的菜式与名字一样,充满了黑土地的气息。在这间全国连锁的东北菜馆里,厨师对东北菜“量大、油大、口味重”的特点做了一定改良,根据中山人的口味,他们把许多菜中多余的油份都撇了出来,出品要比传统菜式来得清淡。比如自制皮冻,看起来冰清玉洁,吃起来爽滑细腻;红烧肉马铃薯泥虽然卖像老实,但经独门秘方制作的红烧肉五花腩却是风情万种,肥肉不觉油腻,致使何时化在嘴里都浑然不知。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美食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这些“长不大”的小马铃薯,是“小马铃薯”餐饮连锁的专利产品
从酱小马铃薯白手起家
名为小马铃薯,自然是以马铃薯出名。相传当家人就是以一碗酱小马铃薯白手起家的。别看东北人吃的花卷比我的拳头还要大,这种小马铃薯的外形却比鸡蛋还小,仅比鹌鹑蛋大一点,一双筷子就可夹起整颗。感觉它与一般的马铃薯不同,糯性很强。据说这是“小马铃薯”自行研发种植的产品,“小马铃薯”全国连锁餐馆里的小马铃薯都由其在辽宁与内蒙的马铃薯基地供应,平时难以在市场上买到。
拿一颗在手里捏捏,很有弹性,它的皮与成熟的大马铃薯一样厚,一般马铃薯皮基本上一搓就烂,围场马铃薯经纪人,更别提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烧以后还能保持原来的娇小身材。小马铃薯必须连皮炖上两个小时,同时放入东北酱油、芫茜、八角、陈皮及18种药材等配料。听起来做法很简单,实际上对掌握火候的要求很高。据说此菜还有清热降火、滋阴补肾的保健功效。
当家人就是以这一碗“酱小马铃薯”起家的
过年炖菜最暖肚
听这里的东北厨师侃,东北人过年时喜欢吃“八大碗”,像这次品尝到的“小鸡炖红蘑”与“牛肉马铃薯炖西红柿”就属于其中“四大炖”中的两种。
“小鸡炖红蘑”的材料主要是土鸡、宽粉条、以及专程从东北运来的长白山的野生红蘑菇。这种蘑菇含有多种氨基酸与蛋白质,营养十分丰富。牛肉马铃薯炖西红柿汤,喝起来有一点点辣椒,酸酸的,像极了西餐里的罗宋汤。
炖菜其实是东北人喝汤的一种方式,由于地区寒冷,需要补充更多的热量,汤里肉多,他们喜欢吃饭带汤。汤菜混合吃,菜也不易凉。这段时间中山的天气也很寒冷,从热腾腾的小炉子里捞一碗透明的宽粉条,接着喝上一碗微辣的西红柿汤,对暖肚子还真管用。
小鸡炖红蘑
京酱肉丝有讲究
故名“京酱肉丝”,自然少不了甜面酱与肉丝,连吃法也跟北京烤鸭如出一辙。厨师长言此不是普通的肉丝,乃是猪臀尖肉,每一只猪身上就那么一小块。包裹用的豆腐皮薄似纸,吃的过程就像在做手工。按照广东人把菜放在碗里吃的习惯,包裹起来确实有点难度,据说东北人吃饭用的是碟子,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单吃肉丝也很滑嫩,但要吃出真味还需要包在豆腐皮里一起吃掉。摊好皮,再来一箸夹着大葱混着京酱的肉丝,裹好后放入口中,爽而可口,先是咸香扑面,最后竟带来一点甜味。
京酱肉丝,夹着豆腐皮吃,格外有滋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