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郭万成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一位农民,他家种植马铃薯也有些年头了,过去他家种植的马铃薯一直是卖到市场做菜薯,因为种植面积不大,数量不多,所以也不愁卖不出去。眼看周围有些农户大面积种植马铃薯,还有公司上门收购,受到启发的老郭今年一下子种了200多亩,收获了100多吨马铃薯,但是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了。
大收购商不要老郭家的土豆,偶尔上门的小贩给的价格又太低。
同样是土豆,一斤的价格就足足相差了一倍,100多吨土豆要损失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愿降价销售的老郭只有把收获的土豆囤在地里等待机会。他发现与他家相隔不远的王海军的地里却是车来车往,而且都是公司上门收购。不光不用自己去找市场,而且王海军家的土豆卖的价格也不错。
王海军告诉老郭,他的土豆是跟集宁区的一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签订的订单,并按照公司要求种植的专用薯。这些土豆是用来做全粉的,因为全粉的价格可以卖到一万元左右一吨,所以他的原料薯价格也高。但是加工全粉要求要求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在20%以上,一般只有大西洋、夏波帝和克新一号等一些专用薯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大公司不收老郭的土豆,于是,老郭想把这些土豆卖到县里的一家淀粉加工企业——科都薯业公司,可是科都薯业给出的价格却让他无法接受。
科都薯业负责人张金告诉记者,他们加工一吨淀粉只有300到500百元的利润,折合到原料薯一斤的价格只能收到2毛钱,但是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植成本却在增加。
就在老郭为土豆卖不上好价钱发愁的时候,科都薯业的负责人张金却在为原料不足而焦虑。如果企业满负荷生产,需要原料薯2万多吨,而目前在本地只能收到200多吨,还有四分之三的原料缺口。
不仅是张金他们面临这样的困境,我国的另一个马铃薯主产区甘肃省的一些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甘肃省民乐县的一家马铃薯淀粉厂,老板告诉我们,他们主要是利用从当地收购的马铃薯,加工制作粉条和粉皮。
这样的加工效益,使加工厂刚刚能够勉强维持生存,而由于他们收购马铃薯的价格太低,使很多农民也不愿意把土豆卖给他。
在我国,过去农民种植土豆主要用于自己的食用,少量剩余的部分就拿去小作坊加工粉条和淀粉,加工链条很短。随着这几年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大量剩余马铃薯依靠小作坊加工厂不仅消化不了,而且加工生产的附加值也很低,这也是我国农民种植出来的马铃薯卖不上好价,而企业却无米下锅的症结所在。
农民不愿意低卖,企业不愿意高收,马铃薯购销双方陷入了僵局。但是我们了解到,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却有一家企业,原料薯的收购价格竟然达到了每斤5毛钱以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一些小的加工企业因为原料不足没有开工的时候,这家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的车间里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家企业生产的精淀粉每吨有一千多元的利润,比张金他们那些小作坊生产的粗淀粉利润好高出一倍多。除了精淀粉之外,他们从生产精淀粉之后剩下的废水中还提炼出了一种高附加值的衍生品薯蛋白。
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之后,也提高了原料薯的收购的价格。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运用现代技术大规模加工马铃薯生产全粉、薯条等产品,其效益相当可观。
目前我国马铃薯的价格只有几毛钱,但在一些国际知名超市和快餐连锁店我们看到,500克薯条的价格要在30元以上,在北京市场,薯条能增值50倍,薯泥能增值40倍,薯片增值25倍。可以说,其产品附加值是很高的。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一方面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所需要的约80万吨马铃薯淀粉、薯条的衍生物,却有60%的用量依赖进口。
生产全粉、薯条和一些高端产品对企业的设备投入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我国西北西南等主产区多以小作坊式的加工为主,只能进行粗淀粉和粉条这些初级简单的加工,导致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业链条偏短。全国基本处于分散、粗放式的经营状况。而与此同时,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民乐县已有3家国际知名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入驻民乐,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来提高当地马铃薯的收益率。
目前,我国已经有规模较大的外资马铃薯加工企业300多家。那么,外商为什么会把目光投向中国呢?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是一个潜在的休闲食品消费大国,马铃薯的加工、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我国不仅马铃薯最大的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马铃薯淀粉及其马铃薯食品的消费大国,按理说,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市场应该十分广阔。但是目前却出现了抱着金饭碗找饭吃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技术水平无法与世界接轨,因此像薯蛋白等一些高端产品无法提炼。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转化率和收益率,我国的马铃薯主产区引进和扶持了一批大规模、高起点的龙头企业。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们已在内蒙古商都县兴建了一个年产2.5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厂。
除了加工链条偏短,附加值低以外,目前,国内马铃薯生产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制约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来自马铃薯薯种的品质和种植技术方面。马铃薯的精深加工需要有稳定优质的专用薯作为原料。为此,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投资20亿,在内蒙古商都县建设大田扩繁脱毒种薯基地,繁育和推广马铃薯专用薯。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一些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在主产区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
目前,在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马铃薯已进入订单种植的良性循环。目前乌兰察布市专用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万亩,占到了总面积的25%,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率已经达到了25%。
目前,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在综合育种、加工优势企业,围场马铃薯,集中开发和落户马铃薯主产区,帮助这些地区把马铃薯项目做大做强。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马铃薯脱毒薯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今年4月22日,国务院宣布启动对马铃薯原种生产实行补贴,对于农民每亩补贴100元,生产企业每亩补贴500元,这意味着我国对于马铃薯的重视程度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