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外媒称,北京“小马铃薯美食”餐厅的大厨冉龙军(音)每天都要监督厨房帮工的备菜工作。他们面前呈放着洗好的马铃薯。与猪肉一起烹制的名为“小马铃薯”的菜品是菜单上的招牌菜。冉龙军说:“中午80%的食客都会点这道菜。”
据奥地利《标准报》网站2月4日报道,目前,“小马铃薯美食”餐厅拥有大量连锁店。20年前,冉龙军超前地将被视为穷人食物的马铃薯做成美食。今天,他赶上了潮流:中国的经济调控者在年初将马铃薯提升为又一种主食,使其跻身水稻、小麦和玉米组成的主粮联盟。《农民日报》已经提到13亿人口食物链的“第三次主粮革命”——在小麦和玉米作为水稻这一古老的人工培植作物的补充之后。
尽管马铃薯进入中国后也扎下了根,但在餐桌上却被边缘化。有太多苦涩记忆与马铃薯联系在一起。年长的农民回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数百万曾经的城市知青回想起文革期间的下乡岁月。那时马铃薯往往是唯一可供食用的作物。
中国人也出于其他原因疏远马铃薯。马铃薯不同于米饭和面条,很难用筷子夹取。冉龙军曾做过许多尝试,让马铃薯不仅仅是可口的蔬菜,但都白费劲。他说:“顾客在点马铃薯后往往还要再加上一碗米饭或面条。否则他们觉得没吃饱。”
中国人将被戒除这种感觉。官方表示要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并因此引发了关于中国政府在为13亿人口提供食物方面存在问题的质疑。官方及时进行了否认,但这种担心是合理的。
世界银行表示,目前中国每年的水稻和其他谷物消耗量约为6亿吨,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6.7亿吨和7亿吨。迄今为止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但代价却很高昂。媒体称,中国农民每年使用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化肥以及大量农药,土地受污染,水资源正在耗尽。近三年的谷物进口量一直在增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警告中国有朝一日可能出现无法主要靠自己供给的情况。全球每年的谷物交易量为3亿吨,正好是中国每年消耗量的一半。在最近公布的一篇讲话中,习近平说,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的。
解决方案应该是只消耗少量水和化肥的马铃薯。通过让马铃薯种植面积翻番,中国想在10到20年内再次创造稳定的主食基础。
届时,中国人或许不得不让马铃薯变得可口。冉龙军想通过现代广告宣传而非政治宣传去说服国民。他说,马铃薯毕竟是“绿色食品”,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且没有化肥残留物。未经煎炸的马铃薯还可用于减肥。至于这些论据能否说服中国人,还需时间证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马铃薯
不久前热映的科幻影片《星际穿越》中有这样一幕:未来某年,地球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频繁爆发的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引发粮食危机,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在漫天黄沙中濒临绝种,人类只能食用玉米维持日常所需。科学家们被迫穿越浩瀚宇宙,寻找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马铃薯变身中国主粮 专家:部队可做出示范引导
【延伸阅读】马铃薯变身中国主粮 专家:部队可做出示范引导
这一想象出来的故事情节,暗含着人们对于粮食安全的忧虑与考量。粮食安全,关乎经济的健康发展,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我国而言,解决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际国内复杂局势下掌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大局的基础。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这些背景下,极为平常、俗称马铃薯的土豆一下子火起来了。农业部年初发布消息称,今后要通过推进土豆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土豆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让土豆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为何要实施这一举措?扩种土豆成为我国主粮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何在?且听我们一一细说。
凭什么瞅中“小马铃薯”?
——理由:营养高耐储存,主粮化潜力巨大
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不久前,土豆突然地位“升级”,被宣布将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有网友调侃“这种转变有点想不到”。连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关于“小马铃薯”的讨论很多。
何为“主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认为,“平时吃饭端在碗里、拿在手里的叫做主粮。”他解释:要成为主粮,一是看能否在较大区域内、大规模进行生产;二是看能否大量、长期储存;三是看能否为食用者提供一日三餐所需的营养。
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五谷杂粮和红薯都是主粮。目前,公认的“当家”主粮则是水稻、小麦、玉米。据传说,我国在神农时代就已播种水稻,因此水稻一直占据我国主粮“霸主”地位。
作为外来作物的土豆似乎没有那么幸运。尽管西方国家早已将其作为主粮食用了几千年,但我国的土豆加工技术一直难以突破。“土豆粉很难利用传统工艺被加工成馒头、面条等,直接影响它成为主粮。”戴小枫告诉记者,土豆一旦实现主粮化,势必会掀起我国历史上又一次膳食革命。
事实上,要变副食为主粮,土豆还真是“像模像样”。相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的营养成分一点也不低。土豆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被誉为食品领域的“第二面包”。同时,如果把土豆加工成全粉,则比面粉、大米要耐储存。
种植规模方面,多年来我国土豆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未来10年,将通过推进土豆主食开发,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土豆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
土豆要想成为国人的主食之一,难点在于深加工能力。长期从事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泓告诉记者:“土豆中不含面筋蛋白,因此在制作馒头、面条等主粮化产品时,存在成型难、硬度大和不耐煮等问题。”为此,农业部将专门启动土豆主食开发战略,对解决相关问题做出了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队中常见的压缩饼干,其主要成分就是土豆。“未来经过全新技术改良,相信压缩饼干的口感将会大大改观。”戴小枫说。
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么?
——非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1月6日,土豆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土豆主粮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引起与会专家热议。土豆主粮化,是不是由于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对此,广大网友也是颇为关注。
“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们粮食连年增产,供给是充足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说。
我国耕地先天不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一方面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另一方面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是不容置疑的。”潘文博介绍。
近年来,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创造了十一连增的成绩。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亿斤,比2015年增加103亿斤,同比增长0.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