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用我国自己克隆的土豆卷叶病毒(中国株)外壳蛋白基因转化的土豆在内蒙古大学问世。在12月5日内蒙古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由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完成的这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土豆卷叶病毒是引起土豆退化的主要病毒,严重续发感染可导致减产80%,每年使世界土豆减产约200万吨。在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下,围场土豆价格,2015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豆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克隆”课题。此后,他们利用自己合成克隆的土豆卷叶病毒(中国株)外壳蛋白基因通过农感菌介导转化,经过数年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的5个品种的抗卷叶病毒的土豆品种,共20个株系。
在研究中,以张鹤龄教授为主的内蒙古大学科技人员在实验室建立起一整套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创造出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种资源。与对照相比,土豆卷叶病毒可降低50%以上。今年张鹤龄教授等进行小区试验,各品种转基因土豆平均增产30%以上,最高亩产可达4200公斤。转基因土豆的品质与没有转基因的土豆相差无几。
张鹤龄教授等通过研究,在国内外创造性地建立了效率较高的用农感菌介导转化土豆和诱导再生小植株技术,首次建立了用卷叶病毒复制酶基因互补DNA核酸分子探针检测转外壳蛋白基因植株中的卷叶病毒的新技术。同时对转基因土豆抗性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在国内首次提出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有关(基因沉默是指转进去的基因可以激活植物细胞里的1个机制,该机制即能识别转进去的基因,也能识别病毒基因,并可同时进行降解,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