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11月24日报道2013年开始,每年的11月都会有一部现象级的IMAX太空大片上映。从《地心引力》到《星际穿越》,似乎每一部太空求生的灾难片都是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明天即将上映的《火星救援》不管从票房还是口碑,似乎都比前两部电影来得更猛烈些。除了影片中的硬科学,比如用便便种出土豆这件事,让技术宅们津津乐道。引起大家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类登陆火星这件事情越来越趋向于真实发生。电影中马特-达蒙执行的火星任务,正是NASA未来打算实施的。
最小的细节都有科学依据
小马哥执行的任务NASA未来打算实施
《星际穿越》上映时,在众多的好评声中,还是有影迷找出了不少科学Bug,而在《火星救援》里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发生,因为影片中所有细节,统统都有精准的科学依据。
《火星救援》的原著本来就是一部技术流的硬科幻小说,作者安迪-威尔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加入了不少基于真实科学理论的内容。小说出版后,其中的真实度也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NASA的指挥官克里斯-哈费德就表示:“从没见过这样能把故事讲得这么精彩,还能保持技术上高度准确性的科幻小说。”
在拍片时,斯科特也让宇航员形象和行动尽量符合实情。据说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土豆批发,影片总共拍摄周期70天,其中拍摄NASA细节的内容就花了21天,揭秘NASA也成为IMAX大银幕上最值得期待的看点之一。而且片中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最开始在火星上执行的任务,正是NASA未来打算实施的。
其实,发生在火星的那些故事,现在只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但很快就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的一系列火星任务,让火星人成为现实。
有人质疑生活舱里能种土豆?
事实上能种植的不单单只有土豆
在片中,因为遭遇风暴,马特-达蒙饰演的植物学家马克-沃特尼认为已经死去而被留在了火星上,等待救援的549天里,用技术利用仅够存活31天的补给,他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气、发电,甚至还用自己的便便种土豆养活了自己。
而在火星上种土豆的桥段,也被网友质疑,“火星土壤含有高氯酸盐,土豆在火星土壤里死翘翘;再说就算发芽,生活舱里的光照也不够土豆吃,土豆会长成林黛玉,根本长不出土豆二代。”
对此,导演斯科特表示,其原著就来源于NASA火星计划,电影也得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支持,“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气,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这些技术都有NASA科学实验原型。”
美国宇航局一位真正的植物学家Bruce Bugbee称,我们是可以在火星上栽种土豆的,而且可以在火星上种植的不单单只有土豆。事实上,美国宇航局已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食物种植,他们所使用的土壤都是模拟真正火星土壤的PH值和化学构成。科学家们已经在模拟土壤中种植了数十种作物。火星稀薄的大气拥有许多二氧化碳,植物可以借助它们从太阳获取能量。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将火星改造成一个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让火星拥有可以自由呼吸的大气。
但是他也提出了一项关键的问题:“这本科幻小说(或者说电影)中提出,将人类粪便直接排泄到植物上,这种做法会给植物带来微生物威胁。人类的排泄物需要先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另一位科学家Green也提出:“马克-沃特尼也完全能够避开使用火箭燃料制造液态水的危险化学反应。事实上,他完全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从地表下提取水分,或者就从空气中进行提取。”
关键时刻中国科学家
拯救“男神”
和《地心引力》一样,《火星救援》只有一个主要角色,那就是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但在这部影片里,马特-达蒙要做的比桑德拉-布洛克在《地心引力》里更多,马特-达蒙饰演被滞留在火星上的植物学家马克-沃特尼,就如同火星上的“鲁滨逊”。为此,马特-达蒙一个人拍戏就拍了5个星期,用他的话说就是“这部电影好像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在那拍”。这个被“扔”在火星的角色,许多时候他都是和摄像头、土豆对戏。已经“回到”地球的马特笑说,整个过程最大挑战就是“孤独,一个人在那生活,没有任何朋友”。
而在马特回地球的过程中,中国元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陈数等代表的中国国家航天局方面延迟了“太阳神”发射计划,马特-达蒙才最终回到了地球。
别以为这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加的桥段,在安迪-威尔最早写作的同名小说里,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已经是救援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被问是否意味着好莱坞电影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表示:“其实在1995年他们做了一个估算,到火星要花大概是1万亿美元,成本太高了。所有有能力、有资源的国家都应作出他们的贡献,单凭NASA实力不够,我们确实需要合作。”
原标题:技术宅看《火星救援》:生活舱里真能种土豆吗?(颖颖_SH)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