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地

土豆代收恩施州农科院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实录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6-23 11:07

恩施新闻网,恩施日报社主管主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综合门户网站,发布恩施州内外权威新闻,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展示政府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宣传旅游文化

  湖北日报:怎么让恩施的土豆变为金豆。马铃薯主粮化给恩施带来了机遇,在马铃薯主粮化里面我看提到了这么几个,一个是国家推动了马铃薯主粮化试点,我想知道这个试点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第二方面这个里面提到马铃薯主粮化发挥山区传统农业产业优势,那么这个产业在山区的传统优势何在?第三个培育了新的产业,那么传统产业它的新的产业新在何处?有些什么产业业态?最后一个我想结合我在超市里看到的一个现象,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基本上看不到恩施的土豆,那么恩施的土豆是多呢还是少呢,基本上是东北的土豆。我想问这么几个问题。

  李卫东:当前我们国家已把马铃薯列入了四大主粮,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不仅仅是吃我们过去说的要以谷物、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现在是以营养的理念来引导大家消费,然后以消费的理念来引导生产。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搞供给结构的改革,一定要在供给的问题上解决好,所以作为中国人过去一直以三大主粮为主食。而土豆作为全营养成分的一个主食,过去东北人和国外的人都叫做“金豆豆”,营养成分特别健全,适合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但是有一个东西没有,那就是脂肪。所以人吃了以后精神好,不长肥,防三高。所以国家提出了“用营养的理念来引导消费,用消费的理念来引导生产。”以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的话,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过去我们北方出现过这个问题。同时在全国推广的过程当中,你提的第一个问题什么叫率先搞试点的问题,这是我们州委州政府抓住了国家提出搞主粮化的机遇,第一时间向汪洋总理提出来国家现在在搞马铃薯主粮化,那我们恩施州要率先搞主粮化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给他写了一个报告,我们的总理及时的批复给我们,州委州政府领导率领农业局、农科院专家一起到部里汇报,这样就把我们恩施地区列入了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中。去年马铃薯主粮化试点的启动中,湖北被选中,选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恩施。州委州政府把握了机遇,加大投入,这一次韩长赋部长、于欣荣常务副部长到恩施开武陵山区的这个扶贫会的时候,于部长握着我的手就说:“你们上一次汇报的马铃薯主粮化的问题这次落实了,立了个专项给恩施,现在正在拿方案,前不久我们的同志在野三关参加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会议的时候说了七个一,在这七个一的过程中就要有资金来做这个事,这是第一问。第二个关于传统农业的优势,恩施马铃薯种植历史非常悠久,几百年以前就有,更重要的是我们老百姓常年累月中已经把马铃薯作为主食,我们俗称洋芋为半年粮,所以我们一直在种植,最重要的是成立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之前,我们引进了米拉、马尔科,马尔科品种在整个西南山区推广,成功的树立了我们恩施天池山科研基地的影响力,引进了米拉之后在西南地区推广应用,这个品种的推广引起了西南片区的轰动,解决了西南山区没有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们一直把它做的是我们的粮食、我们的饲料这两个方面。按照舌尖上的中国来说的话,我们的老百姓都能够生产出自己的最好美食,能够加工与储藏,我们脱水马铃薯的产品很多,这是我们传统的一面。然后在新型产业方面国家提出要把马铃薯做成一些新的产品,要开发新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点和北方不完全一样,我们要充分发挥南方的优势,发挥我们南方人吃土豆传统习俗,要方便城里人来消费,现在我们还是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也做我们的脱毒马铃薯、脱水马铃薯,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我们的全粉能够有效支撑休闲食品面包的添加,比如说亚麦就添加10%的全粉,这样就实现老百姓自给自足的传统产品变为城里人消费的休闲食品,这是第二问。现在第三问,恩施马铃薯为什么在一个时期,半年还在外面调马铃薯的问题。这就说到了我们现在一个大的问题,恩施两路开通较晚,龙头企业几乎没有,专业合作社正在兴起,我们过去的种植都是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产为主,没有专业合作社来做规模化的种植,也没有实现加工来收购老百姓土地的问题,老百姓很大程度上还在自己留种,自己种植,自己消费,我们深山这么好的致富薯没有发挥作用。这个是摆在我们面前正在加紧探讨的问题,硒加马铃薯是不是更能够提高附加值呢,真正把我们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打造成种薯基地,把我们二高山地区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马铃薯基地。这个过程中,加上法规的配套,技术的配套,这个产业就大有作为,大有希望,谢谢!

  恩施日报:马铃薯主粮化试点主要率先试点什么?

  李卫东:作为试点,国家提出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品种要专业化;二是种植区域化;三是生产机械化;四是经营产业化;五是产品主食化。从这五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恩施州州的问题是主食化滞后,机械化没有,我们有好的品种,好的技术,好的技术团队,就是要围绕这五化理念,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提出来还是第一个要搞马铃薯育种,我们有更多的鄂马铃薯品种能够走出恩施,能够在恩施种植,来保证品种创新。第二个在高海拔地区立脱毒马铃薯基地,这样让高寒地区老百姓由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到向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南山区提供种薯的问题。第三个要搞好硒加马铃薯的高产创建的问题,围场土豆,让他除了本身的营养成分之外,还有硒元素在里面。第四个是亚麦,还是要开发新的主食产品。

  恩施日报: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州里面成立了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现已运行两年多,请问两年多来你们取得了哪些成果?第二个问题是201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调研恩施的时候,当时握着李院长的手说”你们要把科研成果更多的送到农户家“,我关注的问题是你们把科研成果送到农户家有什么渠道?

  向极钎:谢谢!第一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成果转化的渠道由李院长回答。我觉得恩施有三大资源,第一是硒资源,第二是生物资源,第三是生态资源;州委有个关于资源转化,硒资源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强化科技支撑,2013年7月在恩施州农科院挂牌成立硒研究院,解决硒资源利用的一些关键技术,明确了传导方式,以协同创新为主,以自主创新为辅,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硒研究院也明确了走四化之路,四化就是标准化、规模化、功能化、市场化,这是我们实现产业的必经之路。围绕四化我们明确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富硒功能食品研发、食品新原料及产品开发、聚硒微生物开发利用、硒形态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富硒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研究等。创新方式上以协同创新为主,通过与国际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包括我们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理学院共建了天然富硒功能食品联合实验室,以及我们跟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理工学院这些著名学府进行了共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两年来,我们成果丰硕,通过研究回顾了过去近两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我们出版了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基本上把国内自发现硒以来,明确硒功能以来近一百年研究成果,表述的很清楚。第二是我们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各1个,企业标准6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开发富硒产品10余个,其中5个取得QS认证,形成5个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成果转化方面利用了三中途径,特别是在硒的利用转化方面,第一个是与现有龙头企业,特别是有一定基础的进行合作转化,第二与我们的推广部门,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进行联合技术推广。第三个我们也走自主创新之路,自主转化,这也是必要的转化补充,我们利用农科院自有的企业,在植物营养,动物营养,人的营养补充剂的方面,这些高新技术产品进行技术转化,推动企业产业的标准化。硒的转化我们与州里20几家企业合作,包括国硒冷水鱼、禽博士富硒鸡蛋、和诺生物的植物营养包括微生物肥料等,在标准化种养殖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国家补充硒里面,过去以亚硝酸钠为主,现在有机的,或者生物的,恩施独立开发的硒蛋白这个产品已获得了湖北省卫生厅颁布的标准,恩施清江生物公司完成了工业研究,目前正在走产业化道路,跟国家的很多药业企业比如滇红药业进行联合开发和转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恩施日报:现在有多少企业在开展合作转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