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机关2016年第一季度最佳实事评选结果公示
为了推动省直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省直机关工委在机关中组织开展了“季评最佳实事”活动。2016年第一季度共有22个单位申报31件实事,经季评最佳实事评委会审议投票表决,有22件超过半数。现将过半数的最佳实事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示的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8日17时。如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在网上留言或直接拨打电话024-。
公示的22件实事是:
1、省卫生计生委以PPP模式打造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
省卫生计生委将居民健康卡建设作为深化医改、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群众就医的重大民生工程,201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以来,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群众互动”的推广和应用新模式。目前,全省居民健康卡发卡用卡医院达到103家,覆盖全部三甲医院,发卡量达到1100余万张,成为卫生计生部门信息惠民的“金钥匙”。
2、省人社厅开展专项检查 为农民工追偿拖欠工资6.89亿元
2016年春节前,省人社厅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全面专项检查。
一是宣传先行。引导用人单位做好自查自纠,提高广大农民工维权能力。
二是分级负责。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及发生过拖欠问题的用人单位逐户进行检查。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派出联合督查组赴各市对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包案解决问题。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派出执法检查人员5569人次,检查用人单位户,覆盖农民工44.19万人,建立问题台账,按“一个风险、一个方案、一套措施、一个期限”要求,为7.47万名农民工追偿被拖欠工资6.89亿元。
3、省公安厅实施立体化治安防控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为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管控能力,省公安厅创新理念和方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建了以“基础预防、发现管控、指挥处置、精确打击、综合保障”五大系统为支撑的防控框架,实行了“基础预防、合成研判、情指一体、情勤互动、全警触网”五大工作机制;构建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五张防控网络,实现了对社会治安的立体化防控。2015年,全省违法犯罪总量同比下降25%,受理行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1%,受理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8%。
4、省文化厅新春文化惠民展演 7万群众踊跃鉴赏
2016年春节期间,省文化厅举办了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主旨的系列文化惠民展演。在辽宁大剧院演出9台、17场优秀剧节目,吸引了万余名观众观看演出。“传统技艺展示”“群体项目展演”“非遗专场展演”“民间艺术长廊”“亲子互动乐园”“元宵节俗体验”六大主题活动,突显了非遗项目的展示性、参与性和观赏性,近6万名百姓观展。省图书馆、省博物馆春节期间正常开馆,举办各类展览、民俗讲座、读者联谊等活动,成为百姓节日期间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5、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助力经济社会建设
2016年1月,辽宁省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我省位置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系统极大提高了测绘精度、速度与效率,降低测绘劳动强度和成本,每年为我省开展的1:1万地形图更新、国土资源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矿山测量、城乡规划等项目节省1亿元的资金;实现了对城市建设变化情况的实时、有效、长期的动态监测,为不动产登记提供数据支持,加快不动产登记的进程;通过获取实时的空间位置信息,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已经为全省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资源;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数据,辅助气象预报,对地质灾害等进行动态监测,快速预报,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6、省民委开展“访民问效百乡行”和“四下乡”活动惠及群众20万
去年9月以来,省民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各地各级民族干部深入民族地区、企业、家庭、流动人员,了解实际困难,帮助排忧解难,同时,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
省民委机关带头,各级干部下基层2513人次,开展“四下乡”424次,开展文艺演出和放映民族电影590场,走访企业483家,推动落实惠民项目935个,帮助108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投入资金154.6万元,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478人、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841户,活动效果惠及20余万群众。
7、省水利厅全面完成25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小型三类坝水库纳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工程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5.07亿元。为早日除险兴利,惠及民生,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带领全体参建职工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热情,超前谋划,科学施工,用五年时间高质量全面完成了25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并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250座小型水库新增或恢复防洪库容1.4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58亿立方米,惠及水库下游139万人和107万亩耕地,年实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效益1.44亿元,为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8、省农委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促进农民增收1.8亿元
为解决我省农产品储藏难、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2015年,省农委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补助资金6000万元,安排新民市等13个县(市)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果蔬、马铃薯产业。全年完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项目共1077个,项目建设资金农民只需负担30%,省农委争取国家补助70%,既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该项目增加水果、蔬菜、马铃薯保鲜贮藏烘干能力7.62万吨,促进农户增收1.8亿元。
该项目通过减损增值,均衡上市,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增收,围场马铃薯批发,突破贮藏技术瓶颈;壮大产业,集中建设,放大项目综合效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