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土豆批发最便宜

土豆代收赶场:正在消逝的记忆 记者探访凯里都匀兴义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7-22 11:02

住在城里的人被“水泥森林”包围着,昔日蕴含乡土气息的“乡

住在城里的人被“水泥森林”包围着,昔日蕴含乡土气息的“乡场”渐行渐远。但人们依旧怀念赶集的时光:现在,凯里仍有3个可以去淘“土货”的地方,凯里人也把赶集当作周日的乐趣来享受;都匀的一街,仍是城里最热闹的“乡场”,难怪莫桃的背带一卖就是7年;而在兴义,金女士把“赶场”当成了自己的一项娱乐活动,天天下乡,乐此不疲!

凯里篇

  赶场 凯里人的乐趣

图文/本报记者杨光乾

赶场,对于生活在城市里上了一定年纪的市民来说,肯定都非常熟悉,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可能相对陌生。小时候,赶场有着许多的乐趣,人多热闹,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渐渐地,城市里高楼林立,“赶场”逐渐被“逛超市”替代。但在凯里老城区,仍有几处赶场的地方。

变迁 买卖各取所需

1月10日是星期日,凯里大多数市民都知道,这又是一个赶场天,而且年关将至,市场上货物肯定不少。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凯里市二商场片区。这是一片即便不是赶场天也很热闹的区域。这里有两条横街,一条纵街,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商场。

走进街头,各种农产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从穿着打扮以及装农产品的工具来看,就知道哪些东西是农民自产自销的。”正在买鱼的市民王大妈告诉记者,每逢赶场天她都会来找菜农买价格实惠、货色较好的食材,但从来不愿意跟二贩子交易。

根据王大妈传授的经验,记者还真发现在街道边千余个摊位,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鱼、白菜、萝卜、蒜苗、葱、腊肉、香肠、血豆腐等农产品,不过赶场的市民,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年轻的很少。

随后,记者又来到营盘西路路

段。两年前因为这里是步行街,曾一度是凯里赶乡场的理想场所,但因建设需要,如今又改成了行车道,所以,这里的市场就慢慢延伸至营盘东路了。

在营盘东路段,农副产品的摊位长约两百多米,而在天华宾馆侧面的一个巷道里,十多年来则成了卖山药材的固定市场。

而凯里最老的乡场——老街依旧繁荣,小家电以及家居之类的商品价格相对便宜,也很适用,是市民赶场的不二选择。此外,除了凯里市区,去下司赶场可以买面条,去旁海赶场可以买时蔬……

从旁海镇来二商场卖大葱的潘伯伯说,三四十年前从村镇来赶场的,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主要是为了买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时过境迁,现在这些商品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来赶场的几乎都是来卖农副产品的。

  问题 清扫费时费力

“凯里还没有小十字和大十字的时候,凯里就是一条老街贯穿。”关于乡场的变迁,住在凯里老街的杨爷爷回忆道,几十年来,每逢周日老街周边群众蜂拥而至,很是热闹。

后来,随着凯里的发展,赶场的地方逐步由西门创库至洗马河一条街,扩大至二商场、营盘坡范围,变成了三个区域,繁荣景象依旧,凯里人也一直习惯周末赶场带来的乐趣。

但是,这样的乡场也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位环卫工人说:“我们每逢赶场,都会到每个摊位收取一元一天的卫生费,人走货离后,专门有环卫工人对相关路段打扫卫生。”

而就乡场的管理工作,现场维持秩序的一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赶场是一直沿袭下来的民俗。每逢赶场,人多车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消防通道堵塞,为了保通畅,通常都是城管、交警等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疏导。

那么,凯里的乡场会不会被取缔呢?这位工作人员认为,贸然取缔乡场肯定不顺应民意,但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出几个指定的区域,让大家就近选择交易市场。

 回忆 卖一挑蔬菜换回几斤盐巴

采访中,关于赶乡场的回忆,有的说为了吃上一碗夏天的米豆腐;有的说为了去街边理发摊剪一次头发;有的说为了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裙子;有的说为了和爸爸妈妈来看看热闹的集市……

但至今都还坚持在乡场做生意的79岁老人张爷爷说,他最深刻的乡场回忆,就是从虎庄挑一挑蔬菜来凯里老街卖,只为买一些盐巴回家。

张爷爷说他卖山药材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在他的印象中,他还很年轻的时候来凯里赶场,每次都要挑着蔬菜步行十余公里,很辛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来赶场都是来卖白菜,几分钱一斤,卖的钱,都舍不得买一碗粉吃,更舍不得买肉回家,仅仅是买几斤盐巴回家。”张爷爷说。

如今,张爷爷转行卖山药材,基本上都是他去山上“淘”来的,因为年纪大了,虽然卖不出几个钱,但仍乐在其中。

  都匀篇

  一街 最大的乡场

图文/见习记者 墨晗

1月10日,莫桃从屋里扛出一货袋后,用车拉到都匀一街集贸市场,那里有她的一个固定摊位。

7年前,她第一次到这里时,紧张中带着兴奋——在家做了3年手工绣,第一次摆摊销售,她既期待又害怕。

那一次她销量不错,4床绣花背带的销量,给她很大鼓舞。7年后,在集贸市场的她,烤着一笼小火,娴熟地做着刺绣。能卖几床背带不是她关心的问题——有了固定生意的她,只是将集市作为展现渠道而已。她说,都匀的集贸市场在变,年轻人越来越少,已经成了老年人寻找回忆的场所。

 都匀一街 最热闹的乡场

都匀一街,是都匀市最为热闹的乡场。这个集市贯穿了四条街,三街、一街、平惠小区、蜡纸厂,每个周末这里的车行道全部成了摊道。

尽管乡场时没有车,但这里仍旧拥堵。“人太多走都走不动。”市场里销售独山特色食品的经营者陆祖才说,这个市场,人最多是上午八九点钟,那个时候居民到市场上采购食材和特色产品,而周边乃至乡镇的村民,也会在这时进城赶集。

当天上午从都匀老猫冲挑着油炸豆腐、白豆腐以及一些家里自种蔬菜前来销售的莫大娘,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早上10时,她一箩筐的菜卖得只剩下几根葱。在市场卖了两年蔬菜的她,每个周日都会挑着这几样东西到集市销售,她的蔬菜是最好卖的商品之一,其次是白豆腐。对于营销手段她的回答是,好吃就是口碑,新鲜最重要。

城里的乡场,大喇叭是最大特色,轰炸式宣传让人置身于喇叭战中。“袜子10块钱4双,床单跳楼价。”童装、少年装、成人装、一身从上到下,都能够在此买齐了。还能带上纯棉、尼龙、法兰绒等布料的4件套。

  集市 只是展示的渠道之一

莫桃的摊位在都匀一街路段集市上,7年间她通过集市人流,积累固定老客户,从零售走向批发。现在,她在家里接单,集市只是她展示的一个渠道而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