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湿漉漉绿幽幽的山林,日本的城市和海都显得平淡无奇。
朱琳在北海道上过三年学,期间玩遍了日本很多地方,围场马铃薯行情,尤其喜欢走进山林,回国后她成了一位插画师,和同伴凉夏合作,即将出版一本介绍日本的插画书《最美的生活 不过是日常》。
朱琳只身走过日本境内数条山道,喜欢躺在林子里看星星和萤火虫。在山间游玩的时候,她会选择温泉乡间小旅馆过夜,这些纯日式小旅馆的女主人会奉上自己订做的菜谱,一道一道地摆上一整套“会席料理”。
在日本偏南部的伊豆,山里的步行道路非常多,郁郁葱葱,沿边的河床里阶梯式地生长着密密的芥末,芥末又叫山葵,这些芥末长得像生姜,拔下来可以拌凉菜,叶子带点蒜味,吃饭的时候不用芥末酱,而是拿工具自己搓一些新鲜芥末,吃上去有点甜。
(山葵)
在关西的京都和奈良,有一座高野山,是日本最有名的佛教名山,可以坐着登山小火车上到山上一个自成一体的小镇。朱琳在上学的时候特别想嫁给日本的和尚,“因为他们可以结婚、吃肉,平时有法事就去超度,世袭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里就是一个偌大的日式庭院。”
日本的佛教是在公元5至8世纪,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的,之后在与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权威斗争中逐渐融合,但仍是两个体系,所以在日本的山间既有佛教庙宇,也有神社,因此在山里也经常能看到狐狸庙。
(稻荷神社)
其实这些狐狸庙供奉的是主管谷物丰收的稻荷神,传说这个神的形态变化多端,有狐狸和狸猫做随从。人们拿一种豆腐皮包裹的寿司供奉偏殿里的狐狸,这种寿司也叫稻荷。
日本的神道教让日本森林显得尤为神秘,因为在神道教里,山岳、树木、鸟兽皆为神,按照《古事传记》的注释,诸神“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为神”。因此当你游步山间,或许已经不知不觉和几个日本的灵神擦肩而过。
如果你胆子够大,可以去日本的自杀胜地—富士山脚下的青木原树海探险,据说那儿每年有超过100具尸体被发现。现在去青木原树海,可以顺着树上寄着的彩带标记走,避免迷路。
朱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日本伊豆初夏的夜里,漫天的萤火虫。画面让人回到儿时,仿佛山间响起歌谣—“萤火虫,提灯笼,飞到西,飞到东……”这一美好的记忆历久弥新。
(伊豆的萤火虫)
朱琳去过北海道东北部的山区,了解到那里有熊。5月份春天来临的时候,熊刚刚结束冬眠,最好不要一个人去,并且在进山前把所有带味道的东西都放下,免得招惹熊。可以找一个向导,辨别安全的线路,他们还能根据地上的叶子判断飞鼠的踪迹,带你去看这些神奇的小动物。
有段时间朱琳在北海道的啤酒屋打工,这间啤酒屋就像电影《深夜食堂》里的那间,老板做饭招呼客人,朱琳在后台帮忙洗碗撤盘子。这个老板很讲义气,小拇指没有了,就像传说中从黑帮金盆洗手出来,被剁掉手指的人。
(朱琳打工的札幌葱花居酒屋,桌上的“赤兔马”、“黑露岛”,都是酒的名字)
朱琳在日本碰到的日本人都很友善,很认真。
一次去海边吃鱼,店里端上一盘透明的活鱿鱼,只在鱿鱼背上划几刀,放在冰上,给客人一把剪刀,让客人剪着吃。这种鱿鱼需要放置一会儿,等待其神经全部死掉,不然放到嘴里会把你吸得很疼。朱琳就一剪刀一剪刀把整条都吃了。
但事实上当地吃鱿鱼跟吃烤鸭一样,烤鸭要留带肉的鸭架去熬汤,鱿鱼吃剩的部分也要拿去另做一道菜。因此店员来收剩下的鱿鱼的时候吃了一惊,只能把两个眼睛拿去炸了,炸完又认认真真地端上来。
(那只活吃结果吃得太干净的鱿鱼)
如果去长野县山里的温泉里放松一下,会遇到那儿肆意潇洒的野猴子。这些猴子冬日里天天在温泉边待着,有工作人员喂它们苹果吃。
“疯抢的气势太吓人了。重点是我也想扑上去抢,因为超市苹果太贵,不舍得买。”朱琳说,自己有一次在山里没东西吃,饿得很,看到路边牧场放着碎胡萝卜,100日元一桶可以买来喂马,于是她买来喂了马半桶,自己吃了半桶。
(温泉边吃苹果的猴子)
日本当然有很多好吃的。比如日本的豆腐皮—拿个锅子烧开热汤,汤面上一边结起一层豆皮,一边挑着吃,有很香的豆子味。
(京都的豆腐料理)
还有一种豆腐做的馒头,用豆浆和面,面皮有很重的豆奶味,包子馅是用磨完豆浆剩的豆腐渣做的,超市会往豆渣里拌进很细的胡萝卜,或者别的带颜色的东西,再加点儿糖,成为一种甜品。可能是因为食物中有很多豆制品,日本姑娘的皮肤都不错。
(豆腐馒头)
还有一家每天只开一小时的乌冬面店,据说做的是日本最有名最正宗的乌冬面,昭和五年成立的,本身是个造面的工厂,工厂批发完之后就把剩下的产品便宜卖给附近的老百姓。每天中午11:30-12:30,这家店开放一个小时卖做好的乌冬面。
(著名乌冬面店的外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