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现场图
和讯网消息 1月6日《2016全国千家实体书店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北京昊福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晓新、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副局长刘建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国、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袁季、单向街书店联合创始人、掌灯人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投资人杨文轩、知名出版人、媒体人三石和北京昊福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生就《如何释放实体书店活力》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范军:下面沙龙活动开始。有请今天参加沙龙的嘉宾和主持人上台。他们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国先生,单向街书店联合创始人、掌灯人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投资人杨文轩先生,知名出版人、媒体人三石先生,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袁季先生,北京昊福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生先生。下面隆重推出沙龙主持人、《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陈香女士。
陈香:希望不负大家的重任,希望在座的各位行业的精英能够把今天的主题谈深谈透,也欢迎在座的各位提问、交流、互动。应该说,我们的实体书店承载着许多人阅读的体验,我们的实体书店在城市空间记录了人与书的相遇。一批独立书店更是成为城市的文化窗口和地标。约从2015年开始,就陆续传来实体书店倒闭的声音。昂贵地租,阅读方式迁移,包括图书价格战,或者都是其中的原因。那么,实体书店困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实体书店的突围之路又是什么?实体书店还可以贡献怎样的价值?释放怎样的活力?下面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认为,目前的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根源究竟是什么?
杨文轩:我觉得最近一两年好一些了,大家都说实体书店从开店规模还是销量,前几年主要的问题肯定还是有关系,现在跟福生、房地产也有关系,我们在北京有三家店,其实也做了十几年,我们也做得蛮辛苦的。但是这一两年有很多商业综合体主动地找上门来不要房租,希望我们入驻进去。包括在上海有一个淮海路那么好的地方,800平米,现在都装修好了,让我们入驻。我也在分析这个问题,这些人为什么做善事,其实他们也面临困境,整个房地产这些年在逐渐衰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现在很多商业综合体过度的扩张,招商不足,他们需要大量的流量产品。电影院的发展为什么会增加?其实不是导演、编剧、演员水平高了,是因为屏幕在增加,为什么增加?是因为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是人们的娱乐,其实看电影不是为了真正的看电影,是为了社交。看一场电影很大意义上是同学、家人一起,更多的是社交性的,也是跟着整个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整个商业地产,先是由商业街慢慢变,现在慢慢变成生活圈。二、三、四就是一些精品店,然后就是餐饮,再往上是电影院和书店。找到我们的商业综合体他们免房租,而且交易流水也是最低的,在招租的商户里面。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流量,要求我们一年要做五十几场活动,每周至少要做活动。现在很多商业综合体到今天也计流量了。前段时间跟中信的他们在新三板上市了,他们也在做城市书房,像万科、万达、绿地这些高端的房地产公司,也给他们场地把中心书店开到社区里面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房地产商他们也着急,一堆楼盘在手里,现在租不出去。整个房地产产业,把现在整个行业放在一个大的产业角度。有资助产业,汽车产业是资助,图书行业是节点产业。我们可能产业规模很小,加在一起可能一千亿都不到。但是万科一年两千亿,我们作为节点产业,从内容角度是可以向泛娱乐,最近一两年电影院倒逼内容产业,现在热门的这些《芈月传》,还有《甄嬛传》,还有前段时间的《花千骨》,都是从我们手里出来的。整个娱乐产业从高端往下逼。我觉得节点产品从内容产业往上延伸,这叫版权产业。还有一种是授权产业,像北京的昊福模式有品牌,还有一种是基于服务的,节点产业跨度很大,还有一点流量很大。我在互联网里面待了很多年,现在在做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我发现整个互联网就是牺牲图书做代价,因为低价易得,是高频的东西,同时也比较标准化。
陈香:徐老师您看,您觉得目前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根源是什么?它可以释放怎样的活力和想象?
徐升国:作为行业的一个观察者,小20年来一直在观察。我看这个行业的发展,经常采用一个视角,有时候不仅仅是从产业本身,是从读者、用户、消费者他们的视角来看这个行业。书店的发展除了产业自身的竞争,网上书店和地面店打架,房租人工成本上涨等等这些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用户在变化。用户以前读纸书,去书店买纸书,与书相遇,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这个数字化的一个时代,在产品集聚的丰盈,甚至可以称之为过剩的这样一种时代,更多的读者已经成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一方面是数字化,数字化的思路和方式,由此带来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夺去了他们更多的时间。第二个是他们的消费,已经越来越多的不是消费产品,而是进入到服务经济、体验经济,他们消费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为什么说铁杆粉丝、脑残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苹果的手机也能通电话,也能上网,而是因为我是苹果的脑残粉,所以其他的手机也能通电话,也能上网,但是我只认苹果这两个字,我只认被咬掉了一口的这只苹果。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对传统整个行业业态,我们的产业链都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全新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实体书店的危机其实不是因为实体书店本身错了。其实它一直做的很对,一直对,但是这个时代变化了,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包括今天昊福提出来的千店计划,以互联网+,以O2O这样一种适应时代的新时代的阅读方式、生活方式,而产生实体书店根本性的变革和再造,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时代的要求。
陈香:三石老师,您的看法呢?您觉得实体书店还可以释放怎样的可能?
三石:早上做演讲的时候有些话题跟这个话题差不多,我上午讲了一个文化的问题,文化可以让我们这个世界再生,大家印象很深。我做了一个很好的书店,但同时又是一个盈利的书店,这个是最完美的一个样本。但这个当中,此时此刻想讲一个问题,我们原来的传统书店为什么叫传统?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经营者,我们的团队思维是传统的,一旦在我所策划的新型的书店,我希望是用图书作为一个媒介,用文化做一个平台,而后就是各种业态的一种发展。其实我们书店的盈利图书只占30%,5家书店都是30%。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就发现,传统书店的人做其他行业的时候不专业。比如说,我在说我们做书店也在做几个业态,最起码简单的业态标配,茶、咖啡。弄点绿叶子一泡叫茶吧,谁喝你这个茶,现在喝的不是茶,现在茶就是文化。他不懂,其他也是。刚才文轩兄说的也是,我这两年印象特别深,很多房地产希望用免租的方式,用各种方式用书店进入。道理在什么地方?希望用文化来进行商业的增值。就像今天早上讲的,能不能把书店增值,不能老一开书店就是贬值、打折。有很多书店进去了,进去以后能不能把文化做起来,这是我们体验书店的一种能力。如果是一个老套的,因为很多书店觉得我卖书我就有文化,其实没有文化。另外还有我们主动地做一个楼盘,书店是我们的主体,而后进行招商。但是就存在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国营书店是做文化的,纷纷地围在他们那儿,招商招得很顺利,过了一年起码50%到60%的商家都能解决,我搞了一年以为你有文化,原来你比我还没有文化。强调一点,第一,我们做其他的业态一定要专业。无论做咖啡还是做什么,你就是卖文创产品也跟其他不一样。第二,我们要汇聚文化。我们书店才会在一个新的书店,以前对书店有几个版本的说法,3.0版本,现在互联网+时代一定是4.0、5.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