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200多家超市热卖"马铃薯馒头" 能成第四大主粮吗
【来 源】中新网-新华日报
【原 文】
新华社发
近期,一种土豆馒头——也称马铃薯馒头,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热卖。据了解,到今年10月,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这并非简单意味着一个新食品的出现,其背后是我国千百年来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变——马铃薯将可能成为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品种。一个事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新命题正开始演绎。
试验成功用了800多公斤马铃薯粉
马铃薯馒头是今年年初农业部对外公布土豆主粮化发展战略后面世的首个主食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个专业5人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研制成功。该项目被视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破题之作。
在北京市物美大卖场陶然亭店二楼,一袋袋马铃薯馒头与传统的小麦馒头摆放在一起。从外表看,马铃薯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除了颜色有些微不同,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异。
“味道略甜,口感有些干、粉,我觉得还不错。”刚刚尝鲜过的秦先生评价说。
负责该项目研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木泰华说,这个项目从2015年开始启动,研制中最难的是中试,也就是从实验室配方到工厂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他们在北京找了一家企业进行小规模试验,一次是20多公斤的量,整整试验了40多次才完成。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土豆未能成为主粮的原因是“三缺”:一是国内土豆消费一直以鲜食为主,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二是缺少适合中国主食产品如面条、米饭、米粉等的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三是民众多将土豆看作饱腹充饥的食物,缺欠引导作为主食消费的社会环境条件。
“我们通过马铃薯粉和小麦粉的复合开发出新型馒头,这说明用土豆也可以做出适合中国人传统饮食文化的系列产品。土豆成为主粮是可行的。”木泰华说。
马铃薯纳入主粮是因粮食不够吃吗
有关人士认为,推动土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品种,旨在应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口粮品种增产难之间的矛盾,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部预测,土豆营养丰富,且成为主粮后未来可提供4000亿斤的粮食供给。
尽管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生产形势见好,但并不能掩盖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专家预测,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土豆,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土豆潜力很大。”余欣荣说。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土豆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未来可以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扩大种植到1.5亿亩,并且可以通过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把亩产提高到2吨,这样年产鲜薯可增加2亿吨,也就是4000亿斤,大约相当于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木泰华看来,土豆作为主粮还有营养丰富的好处。他说:“从营养角度来看,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不仅含有蛋白质和钙,围场马铃薯代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
从副食到主粮至少要闯过“三道关”
投放近一月,马铃薯馒头市场表现上佳。推广该项目的北京市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良工告诉记者,马铃薯馒头已经在北京240多家超市铺开,月销售额大概在55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最高的时候,一天能售出每袋为350克的八九百袋,日均售量在五六百袋水平。现在天热,是销售淡季。入秋天冷后,馒头销售旺季的销量应该会大幅增长。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马铃薯要真正完全转变为主粮,前面至少还要闯过“三道关”。
——第一关,要有让千家万户家庭制作方便的技术和材料。马铃薯粉不像面粉,目前存在着发酵难、成型难、粘度高、易开裂等难题。
木泰华告诉记者,其团队正在尝试研制能让用于家庭使用的发酵粉配方,“以后只要在包装上注明加工方法,民众在家庭中就可以按照说明加工自己需要的食品”。
——第二关,价格要能为普通民众承受。目前,处于推广阶段的马铃薯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价格贵了差不多一倍。这主要是因为马铃薯粉价格贵。近期,小麦粉一吨大概是三四千元,而马铃薯粉一吨最低也要九千元。
——第三关,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有关专家表示,马铃薯要主粮化,必须要有风格多样口味不同、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而被接受。
同时,还有专家提出,需加强土豆加工的基础性研究。“例如发酵的问题。小麦中含有有面筋蛋白,容易发酵、膨胀,而马铃薯中就没有这种蛋白,不如小麦容易发酵。这就需要基础研究来解决。”木泰华说。 据新华社
欢迎您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土豆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他们在北京找了一家企业进行小规模试验,一次是20多公斤的量,整整试验了40多次才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