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批发

土豆批发汪曾祺和马铃薯的“缘分”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8-30 13:02

原标题:马铃薯的名堂 汪曾祺会画,却不以画名,跟他不太熟的,更可谓知者无多;即使是一些故友,比如说黄裳,认识他近四十年,也只是在1981年后,才对他的画风

原标题:马铃薯的名堂 汪曾祺会画,却不以画名,跟他不太熟的,更可谓知者无多;即使是一些故友,比如说黄裳,认识他近四十年,也只是在1981年后,才对他的画风,偶然有所领教。多数外人,仅听说其父擅画,

原标题:马铃薯的名堂

(农健/图)

汪曾祺会画,却不以画名,跟他不太熟的,更可谓知者无多;即使是一些故友,比如说黄裳,认识他近四十年,也只是在1981年后,围场土豆,才对他的画风,偶然有所领教。多数外人,仅听说其父擅画,却不知道汪曾祺也能画,并绘过两部图谱,一画马铃薯,一画口蘑。只不过,画成未久,就全毁了。

没办法,反正图谱没了。但一提旧事,他必然痛心。也不难理解,因为图谱之得,于他来说,实在并非易事。1958年补划右派,下放张家口,吃尽苦头,也吃遍马铃薯:两年不到,改造见效,竟至脱帽,却无处可去。不能吃闲饭,只得打杂;碰上单位要一套马铃薯图谱,他就衔命转至沽源,进马铃薯研究站,下田观察植株,画过花,再画叶,最后画薯块,都画完了,就手儿用牛粪火烤熟,吃掉,——品种不同,口感和味道也两样。也不知算不算夸海口,反正说到吃马铃薯,他总禁不住要说一句:“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那里集中了各地百来种马铃薯,不少甚至是“从青藏高原、大小凉山移来的”。所以,马铃薯的许多名字,他都能脱口而出:“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

那一时期,同吃同住的人,有一些是马铃薯研究人员。我估摸,马铃薯七七八八的名字,他们应该有所觉察,甚至能说出子丑寅卯来。可惜汪曾祺见怪不怪,并无刨根问底之兴:马铃薯叫了山药、山药蛋,那地道的、一名薯蓣的山药,在内蒙古,张家口,还有山西,土名该叫什么?

我出生的小镇清化一带,就是以前的怀庆府所在,位于豫西北和晋东南的交界处,素以“怀山药”闻名。山药和山药蛋,无论形貌,还是功用,都与马铃薯迥然相异,是家乡三岁的幼童,都不会混为一谈的。

山药近乎四时可见,乡人并不金贵。就药效言,切片晒干,作一味中药,无可替代。家常烹饪,蒸煮烧烤,无所不宜。下锅熬粥,一如红薯和蔓菁,尤得妇孺欢心。“拔丝山药”是常见甜食,更是红白喜事,席面必备。山药蛋又小又黑,硕大者尤少,且大不过大拇指的指甲盖,除去作零嘴,似别无用场。梁实秋晚年忆旧,说北平冰糖葫芦,“材料种类甚多,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橘子、荸荠、核桃”。不消说,他笔下的“山药豆”,是山药蛋在古都的叫法。不过,我小时在老家,吃过的糖葫芦,都是用山楂做的,没听谁用过山药蛋,——那么一丁点儿的小玩意,串成糖葫芦,也太滑稽了吧。二十余年前,我在北京编报纸,报社在虎坊桥往南一个丁字路口,从那里往北直走,穿过珠市口西大街,不远处就是梁氏买糖葫芦的琉璃厂,慢步蹓跶过去,顶多也就刻把钟,可我打那儿的胡同口路过,却从没见过山药豆糖葫芦,也不晓得现在过年时候,地坛的新庙会上,还能不能见到。印象之中,山药蛋的来历,老北京都不会糊涂:山药蛋长在山药藤蔓上,是叶腋间生出的珠芽,——而马铃薯,或者土豆,或者我祖母惯常说的“地豆”,和山药相同,是地下块茎。有了这个常识,听到马铃薯给叫做山药,乃至山药蛋,也说不上是怎么回事,感觉上总是有点异样。

也许只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罢。

汪曾祺画马铃薯前后,他西南联大的老同学何炳棣,也在美国钻研马铃薯:“遍检北美各馆所藏方志”,然后“部分地按照年代,部分地按照地区,将种植马铃薯的各省、府、州、县全都排列一过”,从65种志书中,找出马铃薯的所有俗名。我归纳了一下,发现他查出的名称虽多,却不外两类。一类跟“外洋”有关,即外国来的芋或者薯:曰阳芋,曰羊芋,曰扬芋,曰洋芋,或曰洋薯。另一类,就是根据形状,或者生长特性,予以形象化的本土命名,比如土豆、地豆、土芋、土卵,和“形有小大略如铃子”的“马铃薯”。唯一的例外,是光绪年间的《山西通志》,沿用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成说,以“阳芋”称马铃薯,强调“俗呼山药蛋”。而在古代文献里,对马铃薯的植物学描述,吴氏所作最早,也最完善:阳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叶大小、疏密、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茎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臛煨灼,无不宜之。叶味如豌豆苗,按酒侑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筩五角,间以青纹,中擎红的,绿叶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之为田,俗呼山药蛋,尤硕大,花白色。闻终南山岷,种植尤繁,富者岁收数百石云。

但关于马铃薯的名实之辨,何氏研究亦别无新解。只是从他所引劳费尔《美洲作物的迁移:马铃薯》中,倒是不难看出,马铃薯的日本名称流变。此书作者,——何译洛佛,是大名鼎鼎的人类学家和汉学家;他的名著《中国伊朗编》,商务印书馆1960年代出过译本,讲的就是在栽培植物以及产物的历史方面,中国给予古伊朗文明史的特别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土豆价格土豆成主粮,红薯别不服(图)

    土豆价格土豆成主粮,红薯别不服(图)

    2016-09-08 12:13

  • 土豆代收荷兰土豆加工 来华仓储主攻

    土豆代收荷兰土豆加工 来华仓储主攻

    2016-09-08 11:12

  • 土豆价格恩施州马铃薯培育正当时[组图]

    土豆价格恩施州马铃薯培育正当时[组图]

    2016-09-08 11:10

  • 围场土豆云师大马铃薯学院帮寻甸换洋芋品种 亩产可提高到2.5吨

    围场土豆云师大马铃薯学院帮寻甸换洋芋品种 亩产可提高到2.5吨

    2016-09-07 15:07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