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3斤茄子,上公平秤一称少了二两多,买了36元的鲅鱼,找公平秤一称发现被黑了7.2元。今天是第17个世界计量日。昨天,记者走访了达翁农贸市场、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平安路农贸市场和中山路附近市场等岛城多家农贸市场,探访公平秤的使用情况。记者发现部分市场上的公平秤乏人问津,很多消费者宁可选择相信 “人情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广使用远程可追溯电子秤,商家的交易记录会实时传递到市场监督管理所的电脑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于黑秤那点事
中山路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曲乐勇表示,不法商贩用电子秤来短斤少两的花样并不少。常用的是冲击法和留底数法。冲击法即在称重时将商品重重地丢在秤盘上,瞬间的冲击力使得物品的重量被人为加大,消费者还没来得及细看,商贩已将商品拿起并报出价格。留底数法是指在称重商品前,电子秤已储存一定的底数,连同所购商品一并计价。这两种方法消费者仔细观察就能看出来。
此外移动小数点有“说法”,明明单价10元一千克,称重的时候输入的却是0.1,不少消费者对此都不以为意,10元一千克的蔬菜,正常价格应为12.5元,但不法菜贩将单价打成0.1,电子秤就会把称量结果0.125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成了0.13,商贩轻轻松松就多收了5角钱。
此外,一些不法商贩联系无良厂家,利用制造和修理便利,对电子秤的软硬件进行改动。比如,利用电子秤控制软件预留的作弊密码或开关,使电子秤进入作弊状态,商家通过按电子秤上M1、M2等商品种类键,每按1次,重量显示增减10%。
曲乐勇所长表示,为了防范商贩使用“鬼秤”缺斤短两,有疑问的消费者买菜后,可使用市场内的公平秤及时复秤。此外,消费者还可用随身携带的已知重量物先称重,以判断是否准确。比如预先在公平秤上称出自己手机的重量,然后用手机重量检测商户摊位上的电子秤。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贩关闭电子秤电源后重启,设置“鬼秤”一般需要事先输入密码,重启电子秤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作弊行为。
达翁农贸市场
公平秤缺了检定合格绿标
“请问市场的公平秤在哪里?”记者询问多名商贩,来到君峰路的达翁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门口,在人行道的一堆杂物旁,找到了放在桌子上的公平秤。公平秤表面有些生锈,但操作键很干净,能够正常使用。记者看到,这台公平秤上没有质监部门发放的绿色检定合格标志。市场管理人员解释,这部公平秤今年4月才被质监部门检测过,肯定是准的,上面的绿色标志是最近不小心掉了。公平秤原本被固定在铁架子上方便消费者使用,但因为醉酒的人恶意破坏,他们已经换了两台公平秤了。现在只好将公平秤放在市场管理办公室外面的桌子上,晚上锁在办公室里,但经常来市场买菜的消费者都知道公平秤在这里。工作人员表示,达翁农贸市场有100多家商贩,谁家缺斤短两,不仅要短一罚十,还会成为整个市场的反面典型。
华中蔬菜批发市场
利用率高每年用坏10多台
记者赶到振华路附近的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在南门消费者维权服务中心旁和水产市场内发现了两台公平秤。在南门的公平秤旁,5名消费者正排着队等着复秤。刚买了茄子的妇女复秤后表示,自己花5元钱购买了3斤茄子,复秤后发现缺了二两多。市场管理人员表示,可以帮助妇女维权。
记者看到,南门口的公平秤被铁链锁住,没有质监部门发放的绿色检定合格标志。市场管理人员表示,市场上的公平秤利用率太高,每天有很多消费者拿着刚买来的蔬菜水果来复秤。这台公平秤只能称15公斤以下的物品,但经常有不知情的消费者把四五十斤的一袋土豆放到公平秤上,导致公平秤损坏。他们一年要换10多台公平秤。经过质监部门检测的公平秤最近被压坏了,现在的公平秤是新换的,但精准度完全没有问题。
平安路农贸市场
电子秤临近中午仍“关机”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平安路农贸市场,在市场管理办公室楼下见到了一台很新的电子公平秤,公平秤周围有工商提示和维权举报电话,在公平秤上,记者还看到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放的,写有“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字样的绿色标志。绿标显示这台公平秤在4月份检测过,有效期到今年的10月20日。记者在公平秤周围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发现,这台公平秤始终没有消费者使用。已经是中午了,但电子秤的电源开关仍然没有打开。
中山路附近市场
公平秤给游客吃“定心丸”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山路附近,分别在劈柴院门口、悦喜客来购物广场门口和中山路72号附近,发现了3台公平秤,其中两台公平秤是固定的,另外一台是可以搬动的。这些公平秤周围并没有大型的农贸市场,附近的商户表示,这些公平秤是中山路市场监督管理所设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岛城消费者和外地游客购物后复秤。“我们是从枣庄来青岛旅游的,买了几斤烤鱼片、海米和一点海参准备带回去,但我担心商家的秤不准,等我回去发现了,也很难回青岛维权。”正在使用公平秤的游客李先生称,发现路边的公平秤后,他把刚买的干海产品都一一复秤,围场马铃薯价格,发现一两不差,这才吃了“定心丸”。
宁选“人情秤”不用公平秤
记者分别采访了前来买菜的12名年轻人和12名老年人。大部分年轻人对缺斤短两习以为常。“现在的商家很少告诉我们菜是几斤几两,一般只会告诉我是几元钱的,他们的电子秤放得位置很低,朝向消费者的显示屏很脏,很难看清楚上面的数字。”26岁的邓怡称,买鱼买虾等比较贵的食材,她才会关注是否够秤,两三元钱一斤的菜,即使少了一二两,也才几角钱,年轻人一般不会太在乎。
“现在的公平秤都是电子秤,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太会用。”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老人宁肯选择“人情秤”。12名老人中有9人表示买菜都会选择比较熟的商贩,他们相信这些商贩为了拉回头客,一般不会坑老主顾。
早市缺公平秤消费者犯难
“前几天我在海泊河早市花38元买了两斤多鲅鱼,我怀疑分量有问题,但又没有证据,到处找公平秤都找不到。”孙先生表示,为了弄个明白,他拎着鲅鱼一直走到南宁路,才找到一台公平秤,复秤发现缺了4两多,被商家黑了7.2元钱。孙先生找卖鱼的人理论,好不容易才把鱼退了。孙先生表示,很多早市上都没有公平秤,来摆摊卖货的商贩大部分是流动的,一旦发生缺斤短两的事情,当时证明不了,回家复秤后再找商贩理论,很可能就找不到人了。
推广远程可追溯电子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