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揽得国家大奖
培育土豆品种也有机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吗?是的,来自“中国马铃薯之乡”——河北承德围场的冀张薯8号马铃薯,就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马铃薯品种,并以抗病、抗旱、高产、质优的优势,在全国中晚熟一季作区广泛种植。围场土豆几年前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受全国各地市场的欢迎,其种薯经销量更是居全国之首。那么,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土豆,是怎么被做成大产业的呢?
标准化体系助“落地生根”
结合围场土豆产业实际,由围场县政府牵头,质监、农牧局具体负责,组建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承德市质监局局长刘俊宽说:“我们选拔出高中级以上专业人才,结合围场实际,广泛查阅、翻译、核实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综合标准的确定。选派出技术人员到美国、荷兰等地,学习当地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藏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马铃薯地方标准。”截至目前,《脱毒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脱毒马铃薯收获、运输、贮藏技术规程》等4项河北省地方标准,以及《马铃薯商品薯质量标准》、《食用马铃薯淀粉地方标准》等7项承德市地方标准先后得以颁布实施,与之配套的粉丝粉条粉皮、油炸薯条薯片等21项标准也先后实施。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为马铃薯的高效种植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加之“中国马铃薯之乡”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让独具特色的马铃薯产业在围场“落地生根”下来。
“实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对具有悠久生产历史的农业大县来说,可谓是一场农业生产的革命,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生产方式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为此,围场县以培养典型带动种养户走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之路。我们实行县级领导包建典型责任制,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每年抓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承德市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李育红说。
近年来,围场县已初步形成了东南部交通沿线菜用薯标准化生产区、中部淀粉加工厂周边高淀粉含量薯标准化生产区和坝上及接坝地区种薯标准化生产区,三大区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示范面积达1.7万公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达3700公斤,平均单位面积产量1700公斤。在统一部署下,部分乡镇也建设了典型示范区。在示范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质量承诺、质量追溯、标准公示制度,一些乡镇还实行副乡级领导干部包租农民土地,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共建立乡镇领导示范田3000多公顷。 在乡镇领导的带动下,围场培育了“双九”淀粉等龙头企业和众多新技术产业开发公司。年均在建示范园达到20个,在品种、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均按照标准化操作。典型的树立让当地农民看到了标准化的优势所在,逐步改变了他们的传统种植观念,使得马铃薯产业在围场“茁壮成长”起来。
科技创新“浇水施肥”
“我公司从荷兰NIVOBA工程公司等引进设备,生产线在国际上是领先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就地自动和远程异地双重控制,我们还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韩国市场。2003年以来,我们收购马铃薯30万吨,生产淀粉4.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2000万元,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余公顷。”“双九”精淀粉有限公司负责人不无自豪地介绍。围场县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标准化的发展,在科研机构上,狠抓马铃薯研究所和农业机械研究所建设,两所以中国农科院、河北农机研究所为依托,在围场县建立科研、教学实验基地。两所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成为围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主导力量。围场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不断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栽培技术,共贮备新品种200个,成功培育了一批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实现了3年一更新,5年一换代,并建设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将种薯大量销往外省市,每年销售量达两亿公斤,近3年种薯基地村单位面积收入1000元以上,收益非常可观。“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名优产品的创建,金栏牌马铃薯被评为全省名优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比普通品种平均每公斤高0.3元以上。”李育红说。
为加快标准化实施进程,围场土豆,围场县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围绕培育壮大标准化龙头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对延长特色产业链条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采取试产期内免除所有收费等多项政策,还实行县政府财政资金专项补贴,强化中小企业担保,开展信用农户评比活动。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围场实行县级领导、包建部门和乡镇“三位一体”包建龙头企业工作责任制。围场还创造性的成立马铃薯销售协会以强化中介服务,并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230多个,形成了农户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发展的模式。“去年在承德市率先实施以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收费‘一费制’和环境建设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的‘三个一’工程,又推行了局长领办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违法行为处理机制,依法处理了3起破坏企业生产环境的事件,保障了标准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刘淑霞说。
标准化生产的全面实施,使围场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企业,有效提升了围场马铃薯的生产工艺技术,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机械化栽培技术达到了国家级标准,马铃薯精淀粉加工技术达到了省级标准。目前,围场马铃薯已实现连片经营,产品深加工、结构多元化、走向国际市场,产量、质量和商品率得到显著提高。(张天阳 李穆林 本报记者 王 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