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绿豆、生姜、苹果价格暴涨已经不是新闻。《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深入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甘肃省定西市调查发现,当地很多大宗批发市场非常冷清,卖家数量稀少,不少买家只好委托人开着手扶拖拉机进村入户,逐家挨户收购马铃薯。
“往年一车一车满载而来的马铃薯、白菜不见了,好不容易碰到一车,批发价格都在1元以上,价格太高了,根本和往年没有办法比。”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青海生活了40多年的李大妈不无抱怨地说,物价涨得太快了,李大妈决定要囤积一些可以长期保存的蔬菜过冬。
在网络上,类似李大妈的囤积者被称为“海囤族”。他们的出现恰恰是通胀预期在普通消费者中的鲜明呈现。
一方面,农产品原产地出现惜售,农产品市场大宗销售数量锐减;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进行储存性购买。
成冬储菜首选 马铃薯涨4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川镇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大镇。在该地集贸市场已很难看到马铃薯销售车辆。在镇上开饭馆的王老板说,往年这个时候,大量的马铃薯会拉到集贸市场,但今年10月份以后,甚至都看不到成车销售的马铃薯了。
拥有10亩马铃薯产地的高建新(音)告诉记者,今年亩产1000斤左右,早在8月底,就已经有客商找上门来进行预订收购。“1斤6毛钱,当时比照2015年每斤才3毛钱的价格,感觉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高建新说,当时他想都没有想,就收了客商的定金,把10亩地里的马铃薯全部预售了出去。
开饭馆的王老板证实说,往年批发价格的确1斤只有3毛钱,最低的时候甚至1斤只有1毛钱,许多人家在马铃薯卖不出去的时候,用它来喂猪。
符川镇虽然只是个农村小镇,但无论马铃薯,还是白菜,抑或白萝卜,这些西北农民过冬必备的老三样,如今都涨得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符川镇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省海东地区。海东地区是青海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该地区乐都县、民和县盛产马铃薯,是全省最主要的蔬菜果品基地。
生活在民和县的李大妈,是当地一家已破产冶金企业的离退休职工。
“太不正常了,你要知道,我去年冬天只储备了一袋子马铃薯,时间大概在11月初,平均每斤价格才3毛钱。”李大妈说,今年来生活区售卖马铃薯的当地农民明显少了,卖价则已经涨到了每斤1.3元。
记者在当地走访中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储备过冬蔬菜。
“往年我家冬天只买100斤马铃薯,今年担心入冬之后菜价暴涨,一次性买了300斤,我还琢磨过两天再买200斤,放在地窖里。”首钢四冶公司西北留守处的韩大爷生活在兰州市红古区。红古是甘肃省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和批发集散地。
年过八旬的韩大爷感叹说,年年冬天都会储备一点马铃薯,但今年的马铃薯价格涨得太快了。不过,经过一番对比之后,韩大爷发现,如今只有马铃薯比较便宜,耐储存,可以作为主要蔬菜储备。他告诉记者,随便去价格相对便宜的菜市场转一圈,西红柿2元/斤,娃娃菜1.5元/斤,白萝卜0.6元/斤,胡萝卜0.8元/斤,大白菜0.7元/斤,没有一样不涨价,涨幅都是好几倍。
“本来想,买100斤马铃薯就够了,但听别人说,今年春节物价还会暴涨,我看大家都在大量买,就一次性买了300斤。”韩大爷解释说,除了300斤马铃薯,他还储备了200斤大米,200斤面粉,30斤菜籽油,100斤白萝卜,200斤大白菜,外加100斤娃娃菜。他补充说,其实我还买了大料、花椒等许多调味品,家里的大冰柜、冰箱里塞满了牛、羊、猪肉。
私募基金人士金涛表示,相比大蒜和绿豆,马铃薯的涨幅丝毫不比前者逊色,而在马铃薯等部分蔬菜价格连涨数倍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在于,物价越上涨,老百姓就会越抢购越储藏;老百姓越抢购越储藏,物价越面临上涨压力。
副标题
食品价格全面上涨
“如果仅仅以无法买到大批量马铃薯的现象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社会库存和贸易商库存被动搬家现象非常严重。换言之,每家每户都在大量储存,直接导致原来非常庞大的社会库存被迅速分散到了千家万户。”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公司资深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如今的新趋势,已经很难用“游资炒作导致物价暴涨”这一逻辑思维进行充分解释了。
“现在在物价上涨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上涨占了物价上涨总水平的70%。”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直言,年初确定3%的物价上涨目标确实有难度。不过他也表示,总体上,今年CPI指标仍可以控制在3%左右。
从2015年年底开始,在全国大蒜主产地之一的山东,大蒜零售价同比上涨40多倍,每公斤达到9元左右。在另一主产地河南,蒜价更是上涨近100倍。与此同时,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价甚至每公斤高达20多元,蒜价贵过猪肉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其时,贸易商开着汽车走乡入村收大蒜,这一幕,如今在马铃薯身上再现。
本报记者年内曾4次深入山东金乡、寿光、青州等地探寻大蒜、生姜价格暴涨的秘密。一开始,几乎所有受访的政府官员、研究机构都认为游资推涨是主要因素。
然而,进入8月份之后,无论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还是商务部,围场土豆行情,均对游资炒作论三缄其口。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日前接受记者访问时坦言,就今年物价大涨而言,游资或许发挥了一定助涨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供需环节出现了紧平衡甚至不平衡的局面。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受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
该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展开,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种产品。数据显示,与9月份环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大豆油、大豆调和油、活鸡、茄子及草鱼等价格微弱下跌,大白菜和鲜猪肉价格持平。
北京物美超市的采购人员则表示,以食用油为例,现在一天能接到三四份提价通知,最多的时候一日四变。
“我们认为,游资炒作论基本是一个谬论。游资在本轮物价暴涨过程中,最多只是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前,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农业投融资峰会上,汇发中国基金、凯雷基金等一些PE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M1(现金和活期存款总量)增速高达3.8倍,其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大多数物资价格必将追随M1涨幅而起。由此,眼下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圈正在兴起热捧农业投资项目、分享通胀盛宴的浪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