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威宁6月19日电 (李刚)6月18日,贵州威宁县举办全国土豆区域试验暨产销衔接会,来自全国土豆行业及农业专家齐聚威宁,交流土豆种植和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威宁县借产销衔接会契机,以土豆为媒,提高威宁土豆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重特色、强品牌、壮基地,实现“小马铃薯”到“大产业”晋级。同时,推进土豆从生产大县向产业强县发展,为全县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做贡献。
农民种植业收入土豆贡献率为40%
威宁县是全国土豆百万亩种植大县之一,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另外,威宁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如何通过特色产业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百姓同步小康?威宁县一方面发展“草海”旅游产业,一方面打造土豆产业特色化。
威宁县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产品主食化”的战略思路,稳定种植面积,重点扶持提升良种繁育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精深加工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建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势推进。
目前,全县现保存种质资源386份,先后选育出威芋系列优良品种,引进合作88、黔芋1号等加工型品种和费乌瑞它等早熟菜用型品种;建立了威宁土豆脱毒中心,引进了泰丰公司入驻威宁从事土豆原原种生产,基本形成了原原种、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的四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年产原原种2015万粒,建立种薯生产基地37万亩;培育土豆专业合作社46家,不断推动土豆由商品薯生产向良种扩繁转变,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营销由传统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土豆产业已经成为威宁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该县一份官方数据显示:常年土豆种植165万亩,总产量270万吨,商品率达40%以上,年产值达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种植业收入2163元中土豆贡献达865元,贡献率为40%。2015年预计总产量280万吨以上、产值40亿元。
贵州将成南方最大商品薯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据贵州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是全国最早种植土豆的省份之一,已有400多年历史,土豆多年前就已经成为我省许多地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2015年以后,贵州省将土豆产业作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2015年省委1号文件专门也对发展土豆产业作出部署。
据介绍,从2015年到2015年,土豆种植面积由862万亩扩大到1056万亩,增长了22.5%;总产量由738万吨增加到1133万吨,增长了53.5%;平均亩产量由855公斤增加到1072公斤,提高了25.4%。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土豆生产大省地位基本形成。
目前,贵州省正在制定《贵州省土豆产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该“行动计划”将对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土豆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主要措施、政策支持等作出部署,为全省土豆产业发展提供组织、技术、政策等保障。初步计划到2019年,全省土豆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脱毒种薯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鲜薯产量增加到1800万吨以上,土豆商品率达到65%以上;建设商品薯基地500万亩;实现年生产原原种2亿粒以上,建设种薯生产基地100万亩,把贵州建设成为南方最大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产销衔接会提高品种试验技术”
国家土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表示,贵州省是我国土豆主产省份,是重点优势区域。2015年全省种植面积1034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总产量1057万吨。
金黎平认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自治县,有着与土豆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非常相似的生态环境,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160余万亩,围场土豆行情,是我国最大的土豆生产基地和得天独厚的种薯生产基地,土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日趋明显。
针对贵州威宁县举办的全国土豆区域试验暨产销衔接会,金黎平认为对促进品种试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为威宁土豆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