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富民公司)今年初全面停产了。这是一家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循环经济企业,曾被当地有关部门称为“循环经济的典型和样板”,却因为收购废弃物成本高而举步维艰,最终不得不全面停产。而从投产到停产,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样板企业投产一年多即停产
2013年10月正式投产,2015年初全面停产。如今在甘肃定西市循环经济园区,富民公司的生产车间依然耸立,但已没有往日的生产场面。
“收购废弃物的成本太高,企业无法运行,只能停产了。”富民公司董事长常贵无奈地说。
富民公司的停产直接影响定西出租车的燃气问题。
“以前加汽油,现在加沼气,100公里费用降低了将近30元,既减排又省钱。”在定西经济开发区富民公司加气站,出租车司机杨斌斌说。
杨斌斌所说的沼气,就是富民公司利用马铃薯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生产的生物质车用燃气,加充这种沼气的车要比使用汽油的车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二氧化碳减少90%。
富民公司是2011年甘肃省工信委确定的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投资近2亿元,于2013年10月份投产。《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主要利用马铃薯、中医药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废水、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等为生产原料,通过生物发酵工艺首次生产生物质车用燃气,然后利用独有的小球藻养殖技术,利用生物发酵后的剩余部分发酵液和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进行微藻养殖,最后把微藻与饲料、肥料、生物制剂等结合起来,利用高效EM菌种技术生产高档的固体菌肥、液体菌肥和生物制剂,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零排放。
从生产流程看,富民公司实现了“农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的良性闭合循环。甘肃省工信委认为,富民公司致力于有机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清洁能源,是甘肃循环经济的典型和样板。
据了解,富民公司年可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10万余吨,具备年生产车用生物燃气800万立方米、牛羊蛋白保健饲料1.5万吨、液态有机菌肥2万吨、农药2000吨的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大的生物质车用燃气生产基地。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富民公司已经获得专利3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研发的生态农药成为农业部登记注册的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用农药。
根据在“中国薯都”定西市近三年的大田实验结果来看,富民公司的生态农药“富民1号”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率高于65%,配合使用“富民2号”,可提高马铃薯产量15%以上。当地农技部门认为,若在定西市300余万亩马铃薯种植中使用,相当于增加种植面积近60万亩,使农民增收7亿元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说,围场马铃薯批发,富民公司的生态农业循环项目,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把藻类和畜牧业结合起来,是很有生命力的产业。
以“废”为本却被“废”所困
“许多淀粉企业因为废渣废水直排污染环境被处罚,但当我们将其作为原料时,却需高价购买。”富民公司副总经理卢新社说,“按理说我们替淀粉企业处理废渣废水,他们应该给我们付费的,至少不能高价卖给我们。”
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总产量500余万吨。与此同时,定西市积极推进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不断扩大安定区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精深加工区,着力扩大变性淀粉及全粉生产能力。
据了解,定西市现有淀粉设计加工能力35万吨,按满负荷生产计算,年产生淀粉渣210万吨,工业废水420万吨。马铃薯加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定西市的大问题,淀粉渣、废水的排放量居高不下,曾因污染环境问题被国办和中办督办。
因此,解决马铃薯深加工时产生的淀粉渣、废水等污染问题,破解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成为当地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富民公司在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在定西市投资建设马铃薯淀粉渣、废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可以说正逢其时。而富民公司年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10万吨以上,已经形成了零排放、无公害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然而,这个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循环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被“废”所困。
富民公司生产项目的主要原料是马铃薯淀粉渣。目前在定西市,有2/3的废渣被淀粉厂直排,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1/3需要富民公司高价收购。卢新社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收购1吨废渣连运费需要80余元,水分蒸发后,每吨废渣的实际收购价更高。按照目前每年处理10万吨废渣计算,仅原料收购每年就需要800余万元。
除了淀粉废渣外,富民公司另一主要原料是秸秆。虽然甘肃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超过千万亩,秸秆总量很大,但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另外,餐厨垃圾、城市污泥由于管理缺乏规范和可操作性法规,废弃物排放企业和个人不仅不积极配合循环经济企业收运原料,反而制造障碍,导致收购困难。
记者了解到,由于富民公司在获取生产原料方面难度较大,收购成本很高,在生产初期产品市场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通过销售收入弥补原材料收购成本,亏损严重,在运行了一年多后,不得不被迫停产。
事实上,富民公司的项目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富民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模式进行处理,定西市35万吨淀粉设计加工能力产生的废渣废水,年可生产沼气约2亿立方米以上,等同于13.6万吨标准煤,产值约3.64亿元。如果进一步解决马铃薯保鲜和均衡生产的问题,则淀粉产量可扩大一倍达到70万吨,除淀粉产量产值增加外,淀粉渣工业废水的增加,可生产沼气约4亿立方米以上,等同于27.2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座建在旱地上的高产“油田”。
除了废弃物收购困难外,目前,一些地方缺乏对公益性投资的激励机制。记者调研发现,许多类似富民公司这样的公益性投资,很难在土地和融资等方面得到支持,基本上是和高耗能产业一样的政策,土地按一般工业企业用地对待,取得土地的成本很高,筹措资金也很困难,如富民公司的融资年利率达到8.54%,而政府的项目补贴又很少,富民公司仅有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的占项目总投资5%的补贴,海南、河南等省类似的项目,政府补贴比例能达到20%到25%,而原料及运营补贴更是难以落实。
一些企业反映,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体系基础上的,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都需要技术做支撑,目前这些技术基本上是企业自我研发的,如富民公司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已经获得33项专利,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欲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难度大、速度慢,致使循环经济项目综合效益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国家不仅有《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扶持办法。业内认为,需要完善和整合相关法律条文,确立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