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在谈及“三农”问题时指出,贵州需要创新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更多地关注农业、投资农业,切实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问题。
左定超说,近年来,贵州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金融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173个省级农业园区781个项目融资需求188.5亿元;生态畜牧业、茶叶、果蔬、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融资需求在300亿元以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空间受到挤压,贵州又是西部落后省份,“三农”欠账多、底子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左定超认为,目前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有生产发展和补贴两部分,绝大多数直接补助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单个项目资金量小且分散,项目功能效用发挥有限。从2013年开始,在农业部的支持下,贵州省农委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工作,探索出“政府+担保+银行+企业+农户”五位一体的融资新模式;试点农产品(000061,股吧)目标价格保险;协同各地将金融支农创新由点到面拓展,呈现多元化创新格局。只要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政府、金融、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就能开展高效合作,财政资金能放大效应,农业经营主体能培育市场经济意识,金融机构能有效化解风险,龙头企业能将生产、环保压力转到广阔的农村,围场马铃薯代收,农户能无抵押获得金融贷款并降低融资成本,特色产业能得到集中支持壮大。使用金融工具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左定超建议,中央设立财政促进金融支农专项资金,逐渐转变财政投入方式,以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基金投资、小额信贷等综合手段,引导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三农”发展。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