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农技中心工作人员为测产的冬播洋芋(土豆)拍照。 新华社发
新华社兰州4月29日电4月底,冬播洋芋已经上市,价格3元一斤“堪比肉价”,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罗寨村的农民却一点不愁卖。“现在每亩收入能过万元,‘朋友圈’帮了大忙”,围场马铃薯价格,红平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红平拿着手机说。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武都,春耕比省内其他地方早一些。记者采访时发现,由于当地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开始种植时就已瞄准销售市场,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到时间管理都发生着新变化。
在罗寨村的农田里,已经收完洋芋的农户开始准备下一茬的作物。“选好品种、算好时间差、做好网络宣传,不仅洋芋卖了好价钱,还不影响春播春种。”从去年开始,杨红平玩起了手机微信,周边省区的几十个蔬菜收购商成了他的好友。
“朋友圈”给了他一个新发现,四月是周边省区市场上洋芋销售的空当期,而往年他们的冬播洋芋都在“五一”前才上市。他想着要是420名社员种植的洋芋这个时段上市,定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为了掐好时间点,当地农技部门提供了帮助,探索通过“地膜+小工棚+大棚”的三层保温模式,应对冬季最冷时段。武都区农技中心主任陈和平介绍,他们精选了3个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搭配种植。三个品种中最短的种植60天,其余两种分别70天、100天成熟上市,形成“梯级式”上市效果。在电子商务的宣传推广下,当地五分之三的冬播洋芋都销往省外陕西、宁夏等地。
陈和平说,现在农民对种植有更个体性和差异化的需求,需要农技部门提前摸底调查,了解农民想种什么、需要什么技术,以便开展精确服务和指导。
除种植洋芋,当地特产油橄榄的种植也有了变化。
油橄榄初榨要求严苛,从采摘到送入工厂压榨最佳时间为12小时内。当农户种植的油橄榄集中成熟之时,采摘压力大、工厂负担重。许多农户希望能通过品种改良,错期上市。当地农林部门正借鉴洋芋“梯级式”收获上市的经验,探索品种优化与种植管理创新。
杨红平说:“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市场,逼着我们从种什么、怎么种到如何上市都要有新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