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打拼十几年之后,刘德福突然决定回老家创业。
“看到乡亲们优质的西红柿、马铃薯由于销路等问题,卖不上价钱,甚至只能烂在土里,非常心疼。”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刘德福嗅到了商机,“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对于优质蔬菜的需求供不应求。”去年10月,中国网络菜市场运营总部在贵州省六盘水落户。
刘德福投身电商创业,有一个情结就是帮助家乡的人们致富。以前刘德福也会做一些公益,资助一些钱,但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寒。他现在明白,与其给钱,不如帮助他们自我造血。
扶贫从原来的输血式变成造血式,这也是六盘水破解“精准脱贫”之问所做的工作。
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是一座工业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GDP和财政收入连增数倍,经济腾飞发展。由于山地破碎、传统农业发展空间较小,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六盘水仍有农村贫困人口 50.99 万,贫困发生率高达19.55%。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直言,“平均数代替不了大多数。”他说,六盘水现在的平均数很高,GDP平均数、人均平均数、财政收入的人均平均数都比较高。但GDP主要来源于煤炭及煤炭配套产业,这个平均数应该属于企业范畴,老百姓实际上没有得到这个平均数。
为了让六盘水328万人口当中77%的农民致富,破解“精准脱贫”之问,这个西南“煤都”正在转型。
刘德富告诉记者,网络蔬菜市场从2015年7月份上市,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已经初步形成近30个产业链,带动的就业人员惠及蔬菜种植的乡镇的农民、蔬菜的生产加工人员、平台的工作人员等,最终的产值估计在200亿以上。”
“中国网络菜市场采取流转土地自建种养殖基地的形式,让农户自愿在家参与种养殖,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有利于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推进六盘水扶贫工作。”刘德富说,依托大数据进行电商扶贫,将会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事实上,六盘水电商扶贫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变”改革。
据了解,2015年,六盘水市建成1000亩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282个,形成了全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刺梨种植基地和车厘子种植基地。目前,全市建成的2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覆盖农户12.8万户31.4万人,其中贫困户4.2万户 14.2万人,带动3.4万人实现产业脱贫,园区已成为促进周边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六盘水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14年之前,六盘水仍有农村贫困人口50.99万,全市“空壳村”超过半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以来,六盘水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作为精准脱贫攻坚的“新引擎”,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21.6万亩承包地、45.95万亩集体土地、68.3万平米水域水面等入股经营主体;共整合财政资金6.5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46.03亿元参与“三变”改革,有38.05万户126.58万农民变为股东,其中贫困户有10.78万户32.01万人。“空壳村”全部“脱壳”。
“三变”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引导了2.75万名干部对扶贫对象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动员1509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起;争取到对口帮扶资金1.96亿,帮助多人摆脱贫困。
事实上,六盘水还有一支青年突击队参与到脱贫攻坚中。
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年创业,团六盘水市委成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搭建一个脱贫攻坚平台,一个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学习交流、广泛联系、发展事业、发挥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挥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作用。成立青创金融支持团。
去年,共青团组织共计举办了10余场“返乡农民工”宣讲活动,覆盖青年800余人。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计划促进青年回乡创业,着力引进培养本土人才,围场马铃薯经纪人,加强政策宣传,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及时了解六盘水籍在外人才信息,搭建人才沟通桥梁,引导大批在外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尤其是家有留守儿童的外出务工青年、青年经济能人回乡创业。
团六盘水市委,整理汇编了中央、省、市、各县(特区、区)及各部门出台的关于青年创新创业有关政策,免费向青年人发放,同时组织100名青年到到浙江丽水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2015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万人,完成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完成了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贫困发生率从19.55%下降到14.9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