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销售

围场土豆土豆主粮化的山西应对:山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调查

字号+ 作者:围场土豆批发网 来源:网络整理 2016-07-07 13:03

马铃薯主粮化的山西应对:山西土豆产业发展调查,【阅读提示】由于土豆的广泛适应性、高产性及其营养丰富的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15年定位“国际土豆年”,

由于土豆的广泛适应性、高产性及其营养丰富的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15年定位“国际土豆年”,我国2015年提出土豆主粮化发展战略,最近10年内土豆的播种面积由现在的8000万亩,扩大到1.7亿亩,亩产由1吨提高到2吨以上,面积和单产双倍增长。山西是土豆生产优势区,如何应对土豆主粮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产区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欠佳

我省地理、气候条件,尤其是中北部地区非常适宜土豆的生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中南部温暖湿润,中北部干燥冷凉,这种地带性气候有利于土豆的多季作生产。我省光照也很充足,同时土壤疏松、富含钾元素,空气干燥,有利于土豆块茎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

我省北部大同、朔州、忻州等市的一些主产县,土豆品质更是优质,土豆是该地区农民传统的粮食作物。这些县平均海拔大多在1200米以上,气候冷凉且昼夜温差大,所产土豆块大、整齐、表皮光洁、淀粉含量高,具有极佳的商品性。

国家级专家曾对我省土豆进行认定,山西土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一般均为22%~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5个百分点,是中国土豆最适宜区之一。并且,由于这里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病害少,繁育脱毒种薯退化慢、产量高,而且山西还是土豆繁育良种的最好基地。

而晋南一带,则适合土豆反季节生产。运城、临汾市的平川区,是山西的棉麦主产区,一年可以生产两茬。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春秋两季的凉爽气候和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生产反季节土豆,填补土豆淡季市场。

上世纪60年代,全省土豆面积一度突破500万亩,山西也成为全国的优势产区。但由于市场波动、品种退化等因素,2015年全省土豆面积出现大面积下滑,最低谷时,全省土豆种植面积只有200多万亩。

我省是传统的土豆优势产区,土豆不仅是高产的主粮作物,也是山区农民重要的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土豆生产对保证食物安全,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土豆产业振兴计划。省财政每年将安排2015万元对土豆种薯繁育进行扶持,重点培育一批种薯繁育企业。同时,全省还将每年选择30个村重点扶持,5年建成150个土豆“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潜力有待发掘 发展前景乐观

尽管我省对土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小,但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长期发力。

研究表明,土豆的亩产可以达到8000公斤,土豆生产发达国家荷兰、新西兰,平均亩产达到3吨~4吨。早在1952年,宁武县劳模张三仁就获得亩产5184公斤的高产纪录,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省土豆的平均亩产仍徘徊在1吨左右。

我省土豆的传统产区是北纬38°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本区海拔1200米~1400米的中高山地带。过去由于“薯周期”的困惑,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几年,这些地区的土豆面积虽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仍没有完全摆脱市场困境,卖难仍是困扰农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我省南部地区,土豆可以春播夏收和夏播秋收一年两作,进行反季节生产。但是这些地区的土豆生产几乎是空白,反季节生产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从市场来看,欧洲人均土豆消费量是50公斤~60公斤,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100公斤以上,我国人均消费量约40公斤左右;日本的人均土豆淀粉消费10公斤,美国是50公斤,我国只有2.5公斤。土豆主粮化、消费量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地理优势和市场前景看,我省土豆产业大有作为。土豆的生产面积近5年内,由现在的300万亩左右,恢复性增长达到600万亩是可能的。与我省条件相似的甘肃和贵州两省,进入本世纪以来,土豆的生产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成为全国土豆主产区,对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土豆作为山西山区的主导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土豆的加工产业,解决“薯周期”困扰,面积扩展到1000万亩左右是可行的。

面向主粮化 提高产业水品

培育适应主食化需求的品种,是促进土豆主粮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国外土豆加工制品的消费量占土豆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我国90%的土豆是鲜食品种。适宜加工的品种主要是国外引入的大西洋、夏波蒂、斯诺登等,这些品种要求条件高,适应性差,引进我省需要进一步地域化培养。发展土豆产业,我省必须培育多样化的主粮品种,包括全粉品种、淀粉品种,薯条、薯片品种等,这是促进土豆实现主食化的重要措施。

壮大土豆产业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土豆除食品加工以外,还是加工淀粉、饲料和酒精的重要原料。我国土豆加工水平比较低,土豆绝大多数用作鲜食、饲用、留种,而加工淀粉粉条、粉丝,全粉的仅占产量的15%左右,出口约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内全粉淀粉,变型淀粉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是依靠进口。

今年,中国农科院研制的第一代土豆主食产品——30%的土豆全粉馒头上市销售,受到消费者欢迎。预计在2020年土豆的主食化产品将大量投入市场。大力发展土豆加工产业是解决土豆“薯周期”困境,促进土豆生长发展的主要途径。我省需要从加工入手,尽快开拓土豆主粮化市场。

其次,发展土豆机械化生产,提高土豆生产率。土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费时费工,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是土豆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瓶颈。土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中耕锄草、杀秧、收获等。据统计,如果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亩产提高500公斤,节本增效630元,机械化种植是人工功效的10倍~15倍,提高土豆机械化水平,实现土豆规模化生产向标准化转变,是达到土豆高效生产的必然途径。

发达国家土豆机械化水平达到70%。2015年调查表明,我国土豆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4.2%,超过平均水平的有13个省份,其中最高的达到94.3%,有15个省份包括山西,低于平均水平。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围场土豆经纪人,实现土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农机农艺结合,建设土豆全程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提高土豆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是今后土豆生产的重要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