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一边是城市民众抱怨吃不上廉价果蔬,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又一次集中上演。媒体和网友不断地发起“爱心抢购”的舆论,让人唏嘘。那么,破解农产品滞销出路究竟何在?本期商汇特别关注。
近日,闽南地区接连传来大宗农产品滞销的信息。胡萝卜、地瓜、马铃薯、大葱,这些曾经是种植户主要收入来源的大宗农产品,因为盲目扩大种植、产销信息不畅、深加工不够等原因而滞销,让农户们愁眉不展,有人称“种菜如赌博”。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已有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可能滞销的农产品提出预警,但多数村民并不了解这类信息。
文/记者 刘丽英 图/陈立新
【自救】
农场主联系旅行社,邀小学生拔萝卜
几千名小学生,在偌大的胡萝卜地里散开,体验“拔萝卜”的乐趣。这是上周末出现在泉州石狮黄金海岸附近“正源果蔬”胡萝卜田里的一幕。
“每名学生向农场交费10元,萝卜随便拔,算下来,今天一天就能收入几万元,比之前将胡萝卜卖给大客户合算多了。”农场主人龚飞程说。
“胡萝卜确实种得太多了。”龚飞程说,以他自己为例,10年前仅种60亩,后来感觉“钱景”好,他就每年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到现在已经种了上千亩了。“厦漳泉和莆田等地都一样,我还兼做滴灌设施,从滴灌数量的不断增加就能推测出胡萝卜产量正在盲目扩大。”龚飞程说,他在网上也查到其他省份的胡萝卜已发生滞销,因此,从去年开始,他就赶紧采取措施。“去年底,有人以一亩12015元的价格收购,虽然这个价位比前年少了1000元,我还是果断出手。现在一亩只能卖几千元了。我还有200亩,赶紧与旅行社联系,开发拔萝卜游。如此结合,今年的收入不会少于去年,基本不会受滞销影响。”
【分析】
大数据显示,扩种是主因
龚飞程所说的网络指的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商务平台“一亩田农业网”。2015年,一亩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发起成立中国农产品大数据联盟,希望通过自身掌握的海量、准确、全面的农产品流通数据,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散落在各处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数据,进行专业分析解读,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推动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在一亩田平台上,记者看到,2015年9月,一亩田就根据大数据对马铃薯滞销情况进行了分析:当时,内蒙古、吉林等各马铃薯产区正处于上市阶段,马铃薯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一亩田的农副产品实时价格监测显示,从去年1月份到9月份,吉林批发价格从2.60元/斤一路回落到1.68元/斤,内蒙古从2.20元/斤回落到1.96元/斤,福建则从最高3.25元/斤回落到2.35元/斤。
而早在2015年,福建销地批发价格曾高达4.57元/斤,吉林最高批发价也达3.1元/斤,受2015年马铃薯高涨行情影响,2015年大量热钱快速侵入马铃薯种植产业,种植面积和亩产都得到大幅提升,导致这之后马铃薯价格下跌。
不久前,一亩田平台又根据其实时发布的全国1500多种大类农产品的价格,对2015年农业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生猪养殖普遍出现亏损,大葱滞销频发,围场马铃薯行情,棉花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以大葱为例,由于2015年,大葱价格走出了疯狂“向前葱”的行情。2015年,大葱主产区盲目扩充种植面积,产量大大增加,导致大面积滞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