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马铃薯堆成了山,但销路不畅让农民着急。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9日凌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二女生高婷婷,利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是她与好朋友设计了两三天才弄好的,从每一句话到图片、字体,她们设计了好几遍。微博发布后,她时刻留意着转发和评论消息,为什么这条微博对她如此重要呢?原来,她发微博是为了帮助静宁老家的父亲卖马铃薯。
女儿微博帮父找销路
高婷婷今年读大二,国庆节放假回家她听父亲说,今年家中马铃薯收成不错,打算多收购些往外地批发,见父亲信心满满,女儿心中也很支持。可是,大半个月过去,婷婷从父亲口中得知,收来的马铃薯卖不出去,而且价格一路下跌,要是再找不到销路,这批优质的一点红马铃薯就有可能变质、贬值。婷婷在学校社团里担任的是新媒体这部分工作,熟悉网络的她立刻想到可以利用网络做宣传,帮父亲找销路找买家。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她利用微博开始“求助”:“我叫高婷婷,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一名大二女生,来自甘肃省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时下正值马铃薯丰收季节,父亲从乡亲们那里收来的约200吨大马铃薯,本来想着便利村里乡亲卖马铃薯,收上来之后,价格一直不好,外面马铃薯太多了,没有人愿意再收了,已经一个多礼拜了,时间再一长马铃薯就会发芽,到那时就更没有人愿意收爸爸的马铃薯了。 ”
农民种植不易,从一颗种子,到一株新芽,再到果实成熟,每天的施肥浇水才换来今日的丰收,那些马铃薯可能包含着年迈奶奶的医药费,可能是某个农村大学生明年的学费,也可能是小妹妹中意已久的一件花棉衣,那是乡亲们一年的心血。高婷婷不想大家的血汗就这样烂在地里,她想为父亲,为乡亲们做点事,希望通过网络找到收购商,或者马铃薯食品加工厂,来收购家乡的马铃薯。婷婷的微博发布后,同学们立刻帮她转发,希望可以帮到她远在家乡的父亲。
家里收购了300多吨马铃薯
今年,甘肃省静宁县灵芝乡高义村的马铃薯大丰收,每亩5000-6000斤产量的一点红马铃薯,让乡里乡亲们笑开了颜。高婷婷家住高义村盘龙组,父亲高峰种下的11亩马铃薯也收获颇丰。不仅如此,10月中旬,父亲还将本组和附近村子里农户家的马铃薯收购进来,准备大批量往外批发,这批马铃薯共计300余吨,其中大马铃薯200吨,小马铃薯100吨。
据高峰介绍,去年村子里从农户家收购马铃薯每斤0.53元,往外批发每斤0.75元,很多收购商都赚了一笔。今年又遇马铃薯大丰收,村子种植的一点红马铃薯,品相好,个头大,他就打算收购马铃薯,往外批发。老高家祖祖辈辈都在盘龙组居住,也算得上是大户,亲戚们加起来足有30多人,高峰又为人老实,村里村外的人都信得过他,当他提出收购马铃薯时,不仅本组本村的农户愿意将马铃薯卖给他,就连外村的人也来找他收购马铃薯,加起来足有20户。300吨马铃薯不是小数目,高峰一时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给大家开收据,等到马铃薯卖了之后,再还乡亲们钱,这一欠就欠下了十几万的债。
收购的马铃薯卖得不理想
10月16日开始,婷婷的父亲陆续以每斤0.42元收购大马铃薯(单个约4两),每斤0.32元收购小马铃薯。本以为今年还会像去年一样,卖个好价钱,然而,市场却与老高家开了个玩笑,今年马铃薯行情很差,才过了10天时间,收购价天天下跌,截至10月29日,当地马铃薯收购价已下跌至每斤0.38元,大大低于高峰当初的收购价。价格下跌不说,今年销量也不好,收回来的300吨马铃薯,婷婷的父亲只卖出去12吨,每斤只赚6分钱。父亲算了笔账,一个麻袋8毛钱,一吨马铃薯能用20块钱的麻袋,雇工人装袋每斤给1分钱,这12吨马铃薯才赚了不到1000块钱。
据了解,当地的马铃薯多销往外省市,尤其是南方地区,往年因为水灾、旱灾,外地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很大,然而今年并没出现水旱灾害,各地马铃薯产量都颇丰,往年外销的马铃薯今年少有外商来收购,因此以往的销路都断了,马铃薯就更难卖出去了。
希望有商家能帮忙收购
已经收购回来的马铃薯,要是不尽快卖出去,经过多天风吹日晒,不仅马铃薯皮会泛绿,口感也会变麻,高峰只好在堆积如山的马铃薯上盖了层土。因为没有销路,高峰一家还有其他村民并未一次性将所有的马铃薯都挖出来,围场土豆,然而气温越来越低,要是马铃薯受了冻,就更不好卖了。近几日,村民们都加快速度抢挖马铃薯,婷婷家还有两亩地马铃薯没有挖出来,这个重担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至于父亲,则一边寻找销路,一边开着三轮车卖马铃薯。县里有个淀粉厂,得知对方需要小马铃薯,高峰连忙开着三轮车送去两车马铃薯,虽然只卖了1万斤,但总算卖出去了一点。
看着父亲母亲如此辛苦,高婷婷希望有商家或者企业可以帮忙收购马铃薯,帮帮他们。(记者 赵雨欣 文/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