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我市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
4月底的榆中,播种已近完毕,只待几场润雨便可生机盎然。在兰州市区向东14公里的榆中县定远镇高速出口以南,几千亩平整的土地上,数座建筑悄然而起,这里便是正在兴建的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项目工地,一处将要被打造成西北最大的国际化、综合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现代农业综合体。
1
整合市场增强提升“菜蓝子”抗风险能力
“菜篮子”始终牵动着市民的神经。前些日子,我市的菜价突然高得离谱:10块钱买3根黄瓜,3个西红柿也要10块钱,高价使卖菜的老板也无法自喜:“菜价确实整体比往年高,但我不敢多进,担心价高销不出去,却砸在自家手里。”当日他的摊位上写着:大葱每斤8元,青椒每斤8元,长茄子每斤7元,新土豆一斤4.5元……
业内人士分析,高菜价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市70%到80%的蔬菜主要靠外地供应,蔬菜产地收购价格本来就高;二是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来种菜卖菜的农民现在也要买菜吃,导致供菜量减少,再就是来兰打工的流动人口逐年递增,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
“如果能通过对当地的菜市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农产品种植技术;提高仓储能力与菜地规模;提升产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模化的管理,这对我市‘菜篮子’工程来讲是一个福音,同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
粗放运作产生诸多问题
据了解,我市现有市场大部分由所在社区或私人企业投资兴建,后经搬迁扩建,或由私人承包经营才形成现有规模。在市场形成初期,由于缺乏完整规划,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配套设施落后,在后期的改建中,只是在继承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基础上,对硬件设施进行了简单更新,加之市场运营滞后,导致在交通、卫生以及产品价格等方面出现问题。
记者在大青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看到,这里缺少大型冷藏设备,缩短了货物的保鲜期,有些批发商不得不自己加装冷藏设备。绿色市场内通道崎岖不平,下雨天积水过多,行人较难通行,在蔬果交易区,虽然也有固定的清扫工清扫,但腐蚀的菜叶瓜果比比皆是,浪费现象严重。尤其经营肉食水产的地方,腥味刺鼻,行人退避三舍,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正常交易,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政府在对面建成了龙呈华泰农副水产品交易中心,计划4月30日将所有店铺搬入。张苏滩市场则是管理粗放,如货物摆放随意,阻塞行人通行,地面上碎屑遍地,机动车随意停放等。
针对以上问题,业内人士曾提出建议,对我市现有的市场进行规整,重新布局,促进农批市场提档升级,美化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环境和交通状况,建立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型的市场平台,使现有市场向规范化、科学化过渡,逐步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形成完整的市场运营体系及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以保障供给、平抑物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无疑,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的开工建设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3
大型农业集散物流园建设已拉开序幕
据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艺环介绍,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是甘肃省批准建设的8大市场之一,也是兰州市最大的“菜蓝子”工程,被列入甘肃省“3341”重点工程和兰州市重大项目,去年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公益性市场”,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占地4838亩,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总投资92.8亿元。分二期建设:项目一期占地约223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包括高原夏菜、精果、副食、粮油、药材、水产、肉类、冻品、干货、农资、清真食品和国际交易区等12大功能区及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项目二期占地约2608亩,建筑面积约187.2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7.8亿元。主要建设信息展示研发中心,包括精品展示区、培育研发区等8大功能区。产业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销售、连锁经营、检疫检测、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价格形成、结算汇兑、培育研发、成果展示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强辐射的大型农业综合体。
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建设,蔬菜、水果等核心交易区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园区建立了检疫检测,循环利用等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服务;银行、小贷、期货交易等金融服务;商场、公寓、物业等生活服务。为了响应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公司与中国网库将联合打造“中国高原夏菜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围场马铃薯经纪人,实现产销对接,解决西北农副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未来这里将成为西北农副产品的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物流中心和电商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