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致富宝】清吉集团总裁何清吉先生从贫困山村里走出来,靠50元白手起家,如今已经拥有一个2.4亿资产的集团公司。他曾经在9天时间,靠3分钱一斤的卷心菜,净赚40万,也曾经用8万元钱,靠卖马铃薯两个月创900多万的销售额。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卖卷心菜,9天赚得40万
何清吉,1967年出生于甘肃陇西县杨家坪村。这里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就是马铃薯,为了生计,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寻找挣钱的机会。
何清吉拾过废品,最贫困的时候身上不足50元钱,后来他在兰州铁路保安公司找了份保安的工作。2015年,30岁的他成为保安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然而,就在一个农贸市场里,何清吉盯上了一样当时没人要的东西——卷心菜。
当地卷心菜大丰收,扎堆上市,没有人敢到外地去销售,卷心菜就是卖3分钱一斤也无人问津。何清吉在铁路上工作,跟全国很多货场都有联系,认识不少朋友,他联系广东大朗货场的一个朋友,得知广东市场上卷心菜批发价是5角钱一斤。
何清吉拿出所有积蓄3万多元,9天时间,他组织了10个车皮发往广州。这10个车皮到广州以后,正好广州刚刮完台风,蔬菜非常紧张,一公斤涨到了两元钱。这样的话,10个车皮的利润是非常高的,当时就是挣了40万元。
赚钱之后,他没有声张,悄悄回到老家,把兄弟和父母从贫困的小山村迁到了县城。安顿好家里,围场马铃薯经纪人,只剩下8万。
8万创造966万销售额
2015年当地实施洋芋工程,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耐干旱的马铃薯。到2015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亩,但是马铃薯销售却成了最突出的问题。
2015年,政府投资300万元建了一个马铃薯交易市场。没有想到,市场价仅几分钱一斤的马铃薯并没有引起投资商的兴趣,这个马铃薯市场闲置6年无人运作。
在县城安顿好后,何清吉找到当时县副书记,表示要承包这个马铃薯市场。书记见他人看上去太过老实,对他将信将疑。他却拍着胸脯说:“你支持我一分,我就能干到十分上去。我保证完成任务保证把市场搞好,剩下的事我负责。”当时何清吉只有8万块钱,只够2个车皮的流动资金,这点钱怎么能启动马铃薯市场呢?
何清吉接手市场后就想办法把分散在山沟里一家一户的马铃薯弄到市场上来。他开始去乡村里找能人,挨家挨户地收购马铃薯,保证一斤给他们一分钱利润。这样下来,收一车10吨马铃薯能挣到200元,收入稳定。
农民的积极性是有了,但是陇西上百万亩的马铃薯,运作起来至少需要几百万资金。他手里只有8万元钱,又不能给农民打白条,他去哪儿弄这么多钱呢?
2015年8月,何清吉对外地马铃薯经销商说,他收购当地农民马铃薯是2毛钱一斤,中间的经纪人、自己都只赚1分钱,一共2角2元一斤。
虽然与东北马铃薯价格相当,但是更近的距离,更低的保温费用,和地靠陇海铁路的运输条件,对于很多客商都极具吸引力。十几个来自湖南、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的经销商都把钱打到了何清吉帐上,请他运作。就这样,3个多月,何清吉一共取得了400万元的运作资金,卖了2.1万吨马铃薯。
何清吉从此辞掉了铁路上的工作,专心经营这个马铃薯市场。2015年后,该市场年交易量都在18万吨。
一句话,让当地领导提心吊胆2个月
2015年8月,甘肃省副书记王宪魁到何清吉的市场调研,何清吉突然提出要一个专列,直接从定西发送一列火车的马铃薯到广东终端市场。王书记说,没问题我给你。然而,这在当时还没人敢想,更没有人敢做。
这个专列,当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很多人的心悬了起来。平时何清吉一天最多只能卖4个车皮的马铃薯到市场,这一下增加到46个车皮,扎堆上市,他是否有能力一次卖掉这么多马铃薯?马铃薯价格会不会因此大跌?
2015年9月24日傍晚,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第一个农产品专列——定西土豆专列,载着2750吨定西马铃薯从定西市的陇西火车站发往广州大朗货场。
这46个车皮,到了广东,价格从一吨850元涨到1050元,三天时间就卖完了,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但这一切都在何清吉的掌控之内。第一个专列卖完,第二个专列又到了,整个广东市场到处都是定西来的新鲜马铃薯。
如今,何清吉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他成功引进荷兰政府投资65万欧元,成立了中外合资淀粉公司,每年能消化8万吨马铃薯。他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2.4亿。
何清吉,现任甘肃清吉洋芋集团总裁、董事局主席。清吉集团依托当地丰富的土豆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动力、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己任,大力发展土豆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品畅销全国。多年来,他十分重视诚信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亲自组织开展“重质量,守信用”、“诚信兴业,文明服务”宣传教育活动和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公平交易、合法经营和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