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停车。”近日,在山西太(太原)佳(佳县)高速娄岚收费站,随着这声提示,美特好农产品配送物流有限公司的厢式卡车的车厢与娄烦县双井村农户三轮车的马槽实现“对接”。自此,山西宏艺首饰股份有限公司和美特好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收购了11.5吨的娄烦滞销马铃薯。
马铃薯卖不出
收获的季节,面对堆积在地窖里和田间的马铃薯,农民不仅没有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反而面临着丰收却要亏损的困境。经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太原市马铃薯主产区的农民普遍遭遇了马铃薯没有销售出路的问题,而且价格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美特好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王盛告诉笔者,今年一些地区的蔬菜出现了滞销的情况,最近,他一直奔波在各地收购滞销蔬菜。得知娄烦县等地的马铃薯滞销后,美特好非常愿意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通过协商,美特好此次收购马铃薯的价格为每斤0.50元,已经接近超市的促销价格,除去人工、物流等费用,几乎没有利润可言。这么做,一是为了满足市民对冬储菜的需求,二是为了帮助农民缓解当前的困境。如果马铃薯的质量好,市场认可,围场马铃薯,美特好今后会继续采购。
农民盼收购
“太原的马铃薯咋卖了?”“多少钱收了?”看到有车辆前来收购马铃薯,路过的农民纷纷过来询问情况。一名村民说,今年收获了5000余公斤马铃薯,“到现在也是一个也没卖出。”村民武秀荣说,她所在的娄烦县绿盛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总共种植了300余亩马铃薯,总产量超过了10万公斤,到现在仅销售出去少量的马铃薯。除了储存在窑洞内的马铃薯,“地里还有没起出来的。”
相比普通农户,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数量更大,面临的压力也更大。“去年投入的十几二十万元,不知道该怎么收回成本。”这个去年才成立的合作社,短短时间就经历了市场的风云变幻。去年,他们种植了70余亩马铃薯,没想到价格能蹿那么高,今年加大投入,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哪知道上个月开始销售后价格竟大幅下跌,而且很少有人来收购。“所以呀,今年能看到你们的收购车来,我们真是太高兴啦!”双井村村民老郭拉着记者的手,一直不肯松开。
市场现契机
采访中,笔者发现,无论是零散的农户,还是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合作社,对于市场的变幻都缺乏起码的了解。例如,绿盛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马铃薯种植面积从70余亩扩大到300余亩,并未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依据只是去年马铃薯的好行情。而面对丰收之后的滞销,他们显得茫然无措,等待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马铃薯的现状,既是一个难解的困局,也是一个契机。”山西财经大学的学者认为,如果社会各方面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当前的“马铃薯之痛”,则不但能解当务之急,而且对于农产品今后的生产和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借鉴作用。希望这次“马铃薯之痛”的经历,能让我们尽量避免今后再出现“菜价伤完市民伤农民”的局面,快速建立起一个有序、稳定的农业生产机制,努力让农民在丰收之后获得真正的“增收”。
(何宝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