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恩施市的主产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左右,居全市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之首,一直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粮菜品种和重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多年来一直以种植中晚熟品种为主,收获与上市季节过于集中,导致种植效益较低。加上近年来土豆晚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土豆种植成了农民的“鸡肋”。
2015年,省政府出台了土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省农业厅将恩施作为全省种薯繁殖基地予以重点扶持。恩施市积极抢抓机遇,引进了土豆种薯生产企业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围场马铃薯批发,先后在板桥镇和太阳河乡等高山地区进行早熟土豆种繁基地建设。
2015年,恩施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始在低山地区进行栽培试验。当年,在三岔乡莲花池村进行的“两早”(早熟品种和早熟栽培技术措施)栽培试验,获得了亩产2893公斤的高产纪录;在龙凤镇大转拐村进行的早熟土豆与玉米套作试验,土豆亩产达到2100公斤。栽培试验的成功,让农技人员和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了发展早熟土豆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该市集中繁殖一、二级标准薯800亩,在低山与二高山建设土豆“两早”栽培示范基地1200亩。4月27日,由农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来到莲花池村“两早”栽培土豆试验基地,对其中6亩“两早”土豆进行现场采挖测产,“费乌瑞它”亩产达到2120.6公斤,“中薯5号”亩产1941.8公斤。按目前当地超市批发价每公斤2.4元计算,亩产值分别为5089元、4660元,若按当地零售价计算,亩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在龙凤镇向家村,经验收组采挖测产,采用“两早”栽培技术种植的中薯5号亩产达到1788.5公斤。而采用传统技术种植的常规土豆品种,亩产仅170公斤,产量相差近10倍。测产表明,仅栽培“两早”土豆一项,亩收入就超过了4000元,为我市全面推进“亩平4000元”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农技专家们指出,“两早”栽培的土豆与传统种植的土豆相比,有几大优势:一是上市早(比中晚熟品种提前上市20天以上);二是价格高(价格比中晚熟品种土豆高50%以上);三是产量高(亩产可增加1000公斤左右);四是病害少(可有效避开我市土豆晚疫病发病高峰期)。
据了解,恩施市将积极引导农民扩大“两早”土豆种植面积,力争在5年内,全市高山土豆种繁面积占到种植面积的50%,低山与二高山土豆种植早熟品种达50%,土豆种薯及商品薯产量增加5万吨,同时,将积极做好种薯及商品薯外销工作,抓好土豆深加工,力争带动农户增收1亿元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