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乌兰察布市农民李继文成了当年的新闻人物,家里700吨马铃薯滞销,让他不得不开通个人微博,“含泪请全国人民帮忙”买马铃薯,李继文的故事成了当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滞销的一个缩影,惊动了农业部和商务部。
多年来,农产品价格起伏不定,行情时好时坏,严重制约着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成为困扰农产品上下游产业的问题。马铃薯滞销发生以后,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的问题,成了舆论的焦点。
当时,把马铃薯推上国内的商品交易所进行现货上市销售,被认为是稳定马铃薯价格、保障薯农利益的有效方法,然而2年后的今天,2013年,内蒙古马铃薯进入全国现货交易市场上市的筹备工作仍然停留在市场调研、标准制定等环节,上市时间仍无期限。
有关专家指出,马铃薯如果能成功上市,将对内蒙古的拳头农畜产品产生示范作用,有助于大力发展现货市场辅助农畜产品生产,规避生产风险的作用。
【担忧】
价格频频上演“过山车”
7月5日下午,刚从呼和浩特市回来的武川县可镇天力木图村村民张成忠顾不上休息,开着中耕培土机进了地里,锄草、培土,7月的骄阳照在他的身上,汗水以可见的速度打湿了他的后背。“明天可能下雨,所以今天得把活儿干完。”张成忠说。
张成忠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村里家家户户都种马铃薯,他娶了城里的大学生朱瑞芳以后,两口子合计带着村民们一起干,成立了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马铃薯。目前,合作社里的4000亩马铃薯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培土,水地亩产预计能达到2000公斤,旱地预计在1000公斤左右。
张成忠与记者一起回忆起2011年的事情,那年,从春天开始,马铃薯就不好卖,为了帮助合作社卖马铃薯,张成忠满世界的跑销路,将武川的马铃薯送到了北京的超市里,在最艰难的时候打开了销路。不再担忧销路,张成忠告诉记者:“我现在最愁价格,2009年,马铃薯的价格是1元/公斤,到了2010年,价格最贵卖到2.4元/公斤,2011年滞销的时候,马铃薯的价格只卖0.6元/公斤,2012年,价格达到1.4元/每公斤,再到2013年春节,价格又升至2元/公斤,今年秋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最近5年,马铃薯的价格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情况反复出现,我们也说不清,有时候辛苦好几个月,赶上丰收,价格卖不上去,农民又流汗又流泪,说不出的难受。”在张成忠看来,稳定马铃薯的价格,让薯农夏天不白劳动,不赔钱,是最大的事。
与马铃薯的情况类似,瓜子、猪肉等农畜产品,大起大落的行情同样反复出现。张成忠的妻子朱瑞芳担任迦南合作社的法人,她认为:“我们农民往往是单家独户面对大市场,即使组成合作社力量也很有限,关键是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产量上去,效益下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曙光】
现货交易的“订单式”种植
农产品滞销、行情起伏不定的情况频频出现,早在2011年,内蒙古农牧业部门的分管领导就提出过引导马铃薯进入现货市场交易的设想,今年1月26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为“马铃薯现货交易”和“网上商城”提供了全程电子商务专业服务。
“内蒙古的马铃薯最终要走向全国的更大的现货交易平台上”,带着这样的想法,围场土豆批发,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公司与坐落于天津市的渤海商品交易所开始了有关马铃薯现货上市的接触。
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公司总裁常冠雄告诉记者:“马铃薯如果能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薯农肯定是第一受益人。此外,从全局来看,马铃薯现在是作为蔬菜来定义的,但是世界范围已经将马铃薯作为第四种粮食作物来定义,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如果马铃薯在现货交易市场上市,将有效推高马铃薯在经济作物中的地位,上升到粮食的概念以后,国家对马铃薯的重视程度、粮储的总量都会提升,对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上下游都会有积极作用。”
提起自己对马铃薯进入现货交易市场后的展望,武川县农民马五笑着说:“在网上开账户,二三月份就能定下自己种多少和到时可以获得多少收益,等到秋收按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出货,不论当年马铃薯价格是高是低,都可以实现保值。”他所说的,正是马铃薯进入现货交易市场后薯农得到的最大的实惠。
农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农畜产品进入现货市场,就可以将传统农业的先种养后卖转变为先卖后种养或者边种养边卖,农户可以掌握有效的需求信息,同样可以依托现货交易平台提供的市场信息服务,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以销定产,降低种植和收购风险,通过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对标准产品进行统一定价,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定价权。
马铃薯现货上市,最让朱瑞芳感兴趣的,是随之而来的融资作用。朱瑞芳说:“2年前就听说马铃薯要上市,我也做了一些了解,薯农直接用地窖里的马铃薯抵押贷款,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直接用现货仓库里的货单进行抵押贷款。”朱瑞芳告诉记者,薯农融资难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年春播和秋收时,都需要贷款,马铃薯现货上市是解决薯农融资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常永福是马铃薯主产区乌兰察布市政协主席,在今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他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农牧区金融改革与县域金融服务力度》的提案,其中就提到了建立和健全多种形式的农牧业担保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化解和防范农牧区金融风险,为农牧区信贷资金保驾护航。
【瓶颈】
标准化制定成难题
虽然马铃薯进行现货上市交易有着诸多优势,但内蒙古马铃薯的现货上市路却非一帆风顺。
常冠雄告诉记者:“目前,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公司正在筹备马铃薯现货上市的工作,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三个。”
首先,就是农产品标准的制定,马铃薯作为一个农产品,产品的标准化是一个大问题,例如薯种,品种是什么,大小规格如何,还包括田间环境溯源等问题。马铃薯要作为标准化的产品来上市,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蒙古马铃薯行业协会针对本土的马铃薯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出台了一个马铃薯交易标准,但是要进入全国市场进行现货交易,还缺乏相应的马铃薯产品国标;第二,进入全国的现货平台后,会在线下进行现货交易,作为现货交易,要先指定交割库,那么交割库的标准也是一个问题。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交割库标准参差不齐,有档次比较高的,也有档次低的,所以如何选择交割库也是一个问题;第三,马铃薯放进交割库等候交易,会产生两个问题,其一是重量散失的问题,马铃薯会通过水分的散失失去一部分重量,在进库和出库会有质量的变化,其二马铃薯作为农产品,在储存中可能会发生腐烂变质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制定标准。”
常冠雄说:“现在我们遇到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内蒙古马铃薯登上了全国现货交易平台,也会影响进入现货平台后的交易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