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9月09日 01:01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李锡铭
2005年的秋天,内蒙古科发生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凤彪站在磴口大沙漠上,望着联合收割机在1300亩土地上收获着个大块匀、白白净净的土豆,这个面孔黝黑的来自北京的民营企业家脸上露出了微笑,开发大西北,荒漠变绿洲的信念在他的心里又得到了加强。
想着这个曾经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评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被列为北京市政府组织企业进行西部开发在内蒙古招商的签约项目终于迎来了曙光,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魏董事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探索之路
魏董事长和他的公司是7年前来到内蒙古大沙漠上的,科发集团与磴口县人民政府签订土地合同,获得了乌兰布和沙区木雷滩22万亩荒漠化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权。
木雷滩地处乌兰布和沙漠的腹
地,由于多年生态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加之降水稀少,流动沙丘吞没稀少的植被,是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这个沙尘暴是年年冬天危害北京天气的罪魁祸首。
7年来,科发生态集团已投资了2500多万元,开发建设沙区生态基地,种草种树,治沙造田。这个北京的民营企业老板是拿着他在北京房地产项目上挣的钱投到这个项目上的,他们种植了杨树,种植了沙柳等固沙的植物,种植了枸杞、葡萄、玉米、蔬菜,这些东西要不然只起固沙作用,没有经济价值,要不然就是批量少,形不成规模效益,眼看着巨资投进去,没有效益产出来,魏董事长和他的员工心急如焚。民营企业就是靠着滚动开发才做大做强的,没有产出,他们拿什么去治理沙漠?
前年夏天,已是多年老朋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副院长屈冬玉将他们介绍给了美国百事食品公司,经过谈判,科发集团22万亩项目用地成为百事公司的土豆生产基地,百事公司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全部收购,科发集团负责种植。科发集团要建成5万亩的土豆生产基地,第一年先期开发1300亩。
百事公司选择科发集团作为合作伙伴也是有着其严格的标准的。首先要求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合的气候条件,日照时间长,利于淀粉凝结;其次是具有沙质土地,磴口县万亩沙漠之短变成了所长;三是土豆种植面积大,适于机械化生产和喷灌设备的使用。
另外,科发集团的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土豆一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之首。但是,多年来土豆生产一直存在着单产水平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种薯病毒感染严重、质量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优势作物土豆生产问题,加速全区土豆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首先建设高产土豆示范基地,推广高产土豆的种植技术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此示范项目将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之道
高收益、产业化和生态治理居一身的土豆种植使国家“开放大西北,治沙是关键”的措施成为有水之木,内蒙古自治区周副主席专程来到磴口科发集团生产基地,望着千亩绿油油的土豆喜不自禁,夸奖科发集团治理沙漠走出了一条新路,是生态的治理、农业产业化和高收益的最好结合。
确实,土豆生产使科发集团尝到了甜头。按照和百事公司的合同,每亩土地可产土豆3000斤,每吨土豆1400元,这样每亩土地的收益就是2000元,除去成本,每亩土地利润1000元,围场马铃薯行情,1300亩土地净收入130万元。这还是第一年土豆种植产量,第二年产量还要增加1/3。如果按照和百事公司制定的合同,建成5万亩的土豆生产基地,那时年利润将达到5000万元,用魏董事长的话来说,这比搞房地产一点不少挣钱,区别是房地产项目是一个一个做,周期较长,下面的项目不好找,而土豆生产年年收益是稳定的。
西北大开发,要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治理沙漠,北京和呼和浩特市的民营企业家去了不少,但是望着只投资、无回报的滚滚黄沙,光有一番热情还不行,一些人选择了离去。而科发集团的荒漠变绿洲、土豆来做媒的经验,将为国家和企业开发大西北提供新的模式。(9E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