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12月24日讯 (通讯员 罗红伟 马勇) 近年来,安定区在土豆基地建设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积极动员、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土豆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土地流转、在田间地头建贮藏设施、提供良种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生产基地。在企业建基地提供原料的过程中培育出了“四种模式”,特别是今年香泉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基层示范基地”,标志着安定区在土豆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企业投放良种建基地的“巨鹏模式”。巨鹏工贸公司投资42万元,调运新大坪原种100吨,在石峡湾乡建立了3000亩旱地新大坪出口外销基地,公司负责种子投放、技术指导、组织收购,乡镇负责基地建设、农户确定、协助搞好收购工作。青海瑞丰合作社采用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的订单形式,由合作社负责提供原原种,依托大户等经营主体组织带动农户种植。在西巩驿镇建成原种扩繁基地200亩,在西巩驿镇、称钩驿镇建立3000亩出口专用薯外销基地,探索解决了土豆由谁负责向外销售、由谁负责收购、种植环节由谁组织提供服务、种子由谁负责供应的问题。进而增强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减少农民的销售风险,示范带动周边村、乡镇农户更加注重科学化种植土豆。
二是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建基地的“薯峰模式”。依托土地流转,将农户土地租用一定期限,建立土豆原料生产基地。薯峰淀粉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采用“企业+服务队+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投放原种,分别在鲁家沟镇、杏园乡、石泉乡建立了8500亩的良种扩繁和加工专用薯标准化基地。甘肃广生源薯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按照“企业+农业服务中心+基地”的方式,在高峰乡建立5000亩彩色土豆原料基地,流转期限为5年,土地租赁费每亩160元,支付时间为每年年底支付次年费用。乡村组织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地膜、争取配套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企业负责全程经营,按照机械化模式组织生产。
三是组建联合社带动农户的“蓝天模式”。蓝天土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用市场的、利益的、合作的理念和机制组建公司联合社,由兰州银行提供资金,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在重点乡镇建立原料贮藏设施,已在葛家岔、石峡湾等乡镇建立贮藏设施的基础上,今年在新集、称钩新建贮藏设施,注册成立乡镇、村级分社,依托合作社向下给农户投放化肥、良种和提供农机、农技等物资及技术服务,引导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种植,建立以庄薯3号、新大坪为主的原料基地,向上收购原料,以进厂同等价就近收购土豆原料,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稳定原料种植,既方便和服务了群众,又保证了加工原料的稳定及质量,带动了基地发展。
四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吕坪模式”。石泉乡吕评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强彩霞通过自己的家庭农场种植土豆580亩,合作社与社员、农户签订土豆收购合同,每年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的办法进行运作,同时,对社员流转基地内的农户进行每亩补贴60元化肥、 200斤籽种的办法,围场马铃薯批发,促进土豆种植。在土豆收购时,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社员比其它农户高于0.05元进行收购,有效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在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下,合作社社员及吕坪村农户充分认识到了土豆良种扩繁的经济效益,带动种植土豆1000亩,全部为黑膜覆盖技术,有力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种薯企业与加工企业的高度融合,种薯企业提供合格种薯、加工企业投资向种薯企业购良种、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形成种薯企业、加工企业、农户及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三赢”的利益链接机制,促进了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