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新闻网阿克苏7月6日电 (张万成) 7月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召集各单位政工员,前往土豆种薯基地,开始新一轮的土豆育种插苗劳动。走进第一师四团土豆种薯基地,醒目的大标语写着“‘小马铃薯’,‘大产业’”。
小小马铃薯,何以成为大产业?7月4日,笔者走访了四团。
“去年,我种植土豆41.6 亩,平均单产达到了4548 公斤,年底兑现纯收入6.7万元,这土豆还真不愧是咱职工发家的‘金元宝’嘞!”说起土豆,开着轿车下地的十二连职工王新奇乐得合不拢嘴。
“这里既有大田中培育的新一代土豆原种,更储存着团土豆脱毒中心繁育的原原种薯,那可是被誉为比金子还珍贵的薯种呢!”正在忙着给土豆检测温度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徐海涛说。
四团位于南疆乌什境内谷地,北倚天山,南邻乌拉包孜山。典型的冲击河谷盆地加之半山区温凉气候,使得这里多年来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近年来,四团依托本地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把土豆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抓思路、抓龙头、抓配套、抓市场,逐步形成了集良种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土豆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2.5万亩左右,占全团耕地面积的35%,土豆亩产已达到了3600 公斤。种植户的平均年收入达到了3.5万元,成为职工创收的重要渠道。
四团把土豆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不断加大规划、管理、扶持和服务力度,推动小马铃薯向大产业转化、小实验向大基地迈进。作出这一重大决策,主要源于三方面考虑。
首先,从土豆本身看,一是增产潜力大,目前的鲜薯单产水平在2500-4500公斤(去年每市斤0.5元),远高于一般粮食作物,专家估计其产量潜力可达4千公斤/亩,单位面积产量与收益远高于细粮作物,同时适应性好,生育期短,播种期灵活,全国范围内已实现周年生产;二是营养全面,除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在国外有“第二面包”之称;三是用途广泛,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最基本的蔬菜作物,更是增值潜力巨大的工业原料作物,可加工成淀粉、全粉、酒精、葡萄糖等2015多种产品,在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四是消费市场广阔,土豆消费市场主要由鲜薯(种薯、食用薯)、食品加工和以淀粉为代表的非食品类加工三大项构成,我国是土豆最大和最稳定的消费市场,每年要消费上千万吨鲜薯。
其次,从区域资源条件看,一有自然条件优势,四团海拔1000-1500米,土壤多呈沙性,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有利于土豆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二有产业基础优势,四团种植和研发土豆历史悠久,建团以来,先后引进和培育了10多个土豆品种,种植面积愈万亩,适宜规模产业开发,同时生产的商品薯以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面光滑、无污染、退化轻等特性普遍被外界看好;三有生产成本优势,围场土豆行情,当地劳动力廉价,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高,生产竞争力较强。第三,从产业发展前景看,随着快餐和休闲类食品消费的增长,土豆衍生产品工业需求的迅速增加,土豆消费趋势日益多样化,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四团按照农业技术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抢占南疆市场,重点发展食品精淀粉和粉条等精深加工产品示范,以产品深加工增值推动土豆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职工增收步伐,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眼下,团场又谋划着发展土豆循环经济:运用自己培育的脱毒薯苗,繁殖出高抗病性的种薯植入大田,种出质优量大的商品薯,而后运送到改造升级的龙头加工企业——雪源薯业,生产出淀粉、薯片、粉条进入市场销售,全方位推动土豆种植业、种业、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规划,到2016 年,四团土豆种植面积将达到3.2 万亩,总产达到11万吨,每亩单产达到3500 公斤;脱毒种薯扩繁能力达到300 万粒;新发展土豆加工企业3 户以上,年加工各类薯制品6 万吨以上。
经过几年的发展,土豆产业逐步形成繁育、栽培和销售体系,小马铃薯真正成为了职工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