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湾镇镇长王渊拿到驻村干部的名单之后,他惊讶地发现,杨波又要来海嘎了。
“第一次驻村,只修了一条路,觉得所做太少,对自己很不满意,也不甘心。”杨波说,那个时候,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解村民生活、生产上,帮扶实在有限。为此,第二届驻村帮扶启动后他又申请返回原地,一心要为海嘎村民脱贫多干些事。
“偏远乡村、条件艰苦,一般人干一届基本就不会再来了,只有真心想带领老百姓脱贫的干部才会这么‘傻’。”杨金成感慨地说。
杨波就是这么“傻”。他认定了,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是要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路子。
于是,围场马铃薯价格,他一次次跑“娘家”,申请资金,单单为村民修水池就争取了5万元补贴;拉上村干部到其他单位“找钱”,两次争取到40万元,分别建设了500亩的土豆基地和1300亩的苦荞基地。
此外,听说韭菜坪搞旅游开发,他一次又一次往项目部跑、磨嘴皮子,为村民就近务工争取机会。同时,鼓励村民在景区摆烙锅摊、卖烤洋芋、建农家乐,创业致富。
那段时间的杨波,几乎忙得顾不了家。
此时杨波的女儿已4岁左右,她记住了爸爸的电话号码,经常“偷”妈妈或者他人的手机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女儿的问题让杨波忍不住流泪。
2015年3月,患有高血压的母亲病情突发,差点撒手人寰。杨波却最后一个才知道。
同年12月,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辞世。他哭着奔回了家。看到父亲的遗体,杨波放声大哭。
“父亲的离去,让我开始怀疑,常年驻村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毕竟,亏欠家人太多。”杨波说,尤其是看到之前从高血压突发中抢救回来、两鬓斑白的母亲,他的心开始动摇:父母在,不远游。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大湾镇以及海嘎村的干部、村民代表40多人辗转来看望他,还送来花圈。杨波,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母亲悄悄告诉他,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辜负海嘎的父老乡亲。
杨波默然无言。带着母亲的嘱咐,又返回了海嘎,一直干到第二届驻村工作结束。
1 2 3 共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