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固原日报》消息 西吉县红耀乡井湾村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村和高产村,合作社社员家家种植原原种,向外销售的全是一级种。
井湾村人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以前以自种自食为主。晏守强是井湾村人,依靠在外承包工程有了一定积蓄。前些年村民都不富裕,遇上给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等急用钱的事,都找晏守强借。看着父老乡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0年12月,晏守强回到村里成立了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带领村民开始育种。
起初,发放到户的原原种,村民挑出较大的颗粒尝试种植,较小的就喂了牲畜。发现村民不相信新技术,晏守强动员村里的几位老人带头试种,并承诺如果减产他赔偿损失。结果,种植的原原种不仅产量高,而且不易腐烂。一时间,村民相互观摩,渐渐地全村开始种植,社员每年种植4000多亩原原种,户均种植马铃薯30亩。对缺资金的农户,先发放籽种,等秋后收获了再算账。项目补助的原原种籽不够种时,晏守强联系从青海农科院调运。
“我们村只卖优质种薯,绝不卖商品薯。这些年不仅把种子卖到了本县,还供给周边县城,是名副其实的种薯繁育村。”说起种薯繁育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姬永宏难掩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姬永宏退休后回到村里,每年种植马铃薯70至80亩,年收入20万元以上。如今,他家四轮车、蹦蹦车、旋耕机样样齐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能卖上高价钱就尽管卖,卖不出去的合作社以每斤0.65元回收。今年我家收入4万多元。”村民李秉新说,他每年都种30亩以上,销售不愁、病虫害防治不愁,只管种就行了,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晏守强说,合作社的20座贮藏窖里每年存储1400多吨原种对外供应,村民在马铃薯种薯繁育上尝到了甜头,去年户均马铃薯收入4万元以上,今年天气干旱影响了产量,户均收入在2.5万元以上。
“合作社现有社员152户,有种薯繁育基地1.1万亩,带动了马建、新营、田坪、红耀4乡镇34村4420户群众种植马铃薯。”晏守强说。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山西大同新荣区西村乡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重合同守信用、品种好产量高”。红耀乡海拔高、气候冷凉、土质好,适合种植马铃薯,西村乡看中的正是优质品种,每年要从井湾村拉走200吨籽种,还以高于本县的价格收购。晏守强说,土豆价格,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带动农户都种植种薯,让红耀乡成为全国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记者 马茂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