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阳县金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毛仪学正在指挥社员,将堆成小山似的还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洋芋分级、过称、装袋、上车。他有些自豪地说:“这是要拉到广州去的,今年已经发了十几大车,大城市人很喜欢我们这里的山货。今年我们镇种植洋芋面积有8000多亩,户均2亩,按今天每公斤2元的收购价,每亩2000公斤计算,每亩可收入4000元,户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商洛就把马铃薯确立为农业优势产业,主动调减小麦、豆类等低产低效作物面积,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年,全市马铃薯面积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总面积达到70.2万亩,同比增长12%,鲜薯产量超过70万吨,成为重灾之年夏粮丰收的重要支撑。由于填补了南北产区市场空档期,土豆价格,商洛马铃薯行情喜人,俏销广东、上海、湖北、河南等诸多省市,预计总产值超过10亿元,“小洋芋”蜕变大产业。
商洛是我省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商洛地处南北过渡带,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相似的气候条件,是马铃薯适生区。加之商洛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的马铃薯绿色无污染,市场潜力巨大。2006年,市农业部门提出了“压麦扩薯套玉米”结构调整新的战略思路,通过规范间套推动马铃薯面积扩张,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经纪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推动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目前,全市已有马铃薯专业大户45户、合作组织29个,基本实现大薯外销菜用、小薯进厂加工,马铃薯产业充满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