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一次并购热潮,此前有包括赶集之与58同城、美团之与大众点评、携程之与去哪儿网等老对手握手言和,此外亦有滴滴之与快的打车、饿了么之与美团外卖等新锐合纵连横。外界盛传,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资本寒冬下均选择以这种方式抱团取暖。
不过在今天,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马铃薯的消息却一举将上述风头全部盖过,如果不出意外,这一次收购将成为中国TMT史上最大的一次现金交易,而后者的估值也将顺利达到56亿美元:虽然跟YouTube依旧相差甚远。
十年前的加利福尼亚州,美籍华裔陈士骏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这一注定风靡全球的视频网站,仅在一年之后,Google就发现了YouTube的价值,以16.5亿的价格将之收入囊中。在最新一轮的报道中,其估值已达到800亿美元,相当于其母公司谷歌的20%,后者目前市值为3680亿美元。
反观今天被阿里收购的优酷马铃薯,很多人会表示虽然其市值达到45亿美元,但相对于YouTube,其真正价值显然被低估。撇开估值与市值之间的区别来谈,难道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中国,视频行业真的敌不过YouTube的二十分之一?
这个问题在李开复看来可能会更加悲观。在金融危机过去两年之后的2015年,优酷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显然金融危机并没有给优酷带来损伤,反而助长其总收入同期增长163%。优酷被市场看好,股票也曾一度高达49.9美元,不过李开复则发出质疑,认为其估值被过度高估。也正是在其上市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的2月,优酷遭美国投资银行降低至卖出,直到今年被阿里发出全资收购邀约之后,其估价也再没有回到曾经的最高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被称为中国YouTube的优酷马铃薯,最终仅成为BAT大战的一块攻关壁垒,却没有成为全球性的优酷马铃薯呢?
一、C2C模式带来的困惑
时至今日,创新迭出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仍旧以标榜美国版的某家企业为荣,C2C(Copy to China)模式虽然可以为行业带来快速发展,但其桎梏性也不言而喻,一旦行业与美国同期的距离拉近,创新能力的匮乏便立刻显现出来。
翻 开老黄历我们可以惊奇的看到,优酷成立于2015年,仅比YouTube晚了1年,而马铃薯则更早,在2015年就宣布成立。从两者的介绍资料都可以看到, 这两家网站在创立之初,也都打着与YouTube同样的旗号,即以用户内容分享为主。这与现在公众所看到的情况并不相同,现在的优酷马铃薯更多的已经成为以 专业内容为主的视频网站,当然在近些年也曾借鉴过Netflix等创新公司的模式,不过其效果也平平。
二、中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双刃惩罚
在当时的中国特色自由市场下,一边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广阔市场环境,一边是亟需视频娱乐的PC互联网用户,优酷与马铃薯都迎来的长足的发展。此间的56网等虽比不上其他企业,但也活的顺风顺水。
但 随着玩家的增多,在市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家就只能通过差异化来互相攫取市场份额,与此同时,YouTube则在全球更多国家进行了拓展。目前 Youtube月活用户已达到10亿,总用户数则更多,而优酷马铃薯即使以垄断姿态席卷中国市场,又会有多少用户呢?更别遑论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竞争对手与其三分天下了。
三、难以收回曾经轻率打出的免费牌
在有线电视还需订阅付费的年代,也正是PC互联网开始崛起的年代。此时免费的概念还不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但显然有些企业在争夺PC互联网高地之时,尝到了免费带来的甜头,包括当时的优酷马铃薯,也都是通过巨资购买IP内容并免费提供给用户,来获取企业之间差异化壁垒的。
免费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当360宣布其杀毒软件永久免费时,在国际上所向披靡的卡斯巴基便在中国吃了一记滑铁卢。在各家企业都滥用免费牌之后,互联网用户便都逐渐有了免费获取的习惯,一直到今日,各大视频网站依旧在通过巨资购买版权为当时的免费牌买单,其他行业也都在寻找盈利模式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四、单薄的营收模式拖累利润
对 于投资者而言,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是衡量其公司价值的指标之一。参看优酷在近5年发布的财报可以发现,其营收呈现剧烈波动,而亏损却在同步扩大。2015 年之前,其营收始终徘徊在11亿人民币左右,不过在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优酷营收表现强劲,达到16亿人民币,折合2.5亿美金,其中广告收入占比 超过95%以上,而同期的YouTube则达到了10亿美金:这还是在谷歌对YouTube盈利模式较为谨慎的结果。
优酷马铃薯的其他竞争对手比如乐视的表现则是可圈可点,在视频分发之外,乐视还在各类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汽车等领域进行布局,力求以颠覆者的形象打造其超级生态,尤其是在近期的乐视促销活动中,一天内仅手机一项便为其带来了近10亿的营收;此外,腾讯视频也 在体育赛事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独家垄断了NBA在国内的播放权;爱奇艺则通过独家代理如《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火遍了中国。就在竞争对手全都热火朝 天,争夺份额的争夺份额,围场马铃薯代收,赚取营收的赚取营收的同时,优酷马铃薯才不紧不慢的推出了优酷盒子,而这已经是其他竞争对手2年前做的事情了。
五、沉淀资源挖掘率太低
在YouTube上,已经出现了众多年收百万的个人账户,这些账户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活跃粉丝。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讨论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包括电影周边花絮等,即使是奥巴马,也在这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竞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