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的水晶红富士苹果今年又喜获丰收,自从和超市合作走上农超对接之路后,果农们就再也不用发愁果品的销路了。
通过“农超对接”,而今不少农村合作社都和多家超市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走订单生产,将农产品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了自身组织化程度,也涨鼓了各自的腰包。
省心
销售渠道稳定 一心搞好种植
最近,记者来到汉源县大丰盛园合作社,只见一大片苹果园外停放着一辆轻型卡车,先一步到达这里的工人正在把一箱箱的苹果装上车厢,大家有说有笑,园里园外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种植户羊波涛也跟着忙前忙后,一会儿搬筐点数,一会儿招呼大家吃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因为他们的苹果品相好、口感好,前期检验各项指标全都达标,本地一超市给出了高于市场每斤5毛的收购价,这让羊波涛喜上眉梢。
“今年苹果出售多少?”
“大概100吨左右。”
“今年超市给您订的收购价是多少啊?”
“二块八左右。”
“市场卖价呢?”
“市场价现在一般都围绕在三块五左右。”
“过去种大樱桃、黄果柑,哪想过会进超市。除了采摘游卖掉一部分,其余的想方设法找车拉运往外地卖,费人力不说,卖多卖少也说不准。现在我们的水果直供超市,根本不愁销售。”羊波涛告诉记者,尝到了农超对接的甜头,他更坚定了与超市合作的决心,“超市随便挑我们的农产品,价格也实在,有了销路我们就有了实惠。”
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里,种满了白菜、莲花白、萝卜等各种时令蔬菜……虽然天气寒冷,但长势却喜人。
阳光下,农户们正在地里摘白菜。这是记者在汉源县皇木镇雪山皇木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看到的景象。眼下,农忙季节已过,但合作社负责人张清霞依旧繁忙。“还有几箱啊?”“还有3箱就装完了!”“我们准备把5吨马铃薯打包装箱,运往成都一家超市。虽然已和本地超市合作了一年,但对于即将销往省城超市,张清霞依旧不敢放松,“特色农产品是我们合作社敲开省城超市大门的钥匙。”张清霞说。
“不用为‘卖菜难’发愁啦,流通成本也省了不少。”早在一年前,合作社和本地一家超市实行“对接”后,张清霞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农超对接’增强了种植的针对性,不用再花大把时间在销售上,只需把菜种好即可,而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张清霞笑笑。
放心
严格药残检测 提高果蔬品质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进入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保证?汉源县鑫馨超市给出的答案是:设置检测关口。
“首先是农户和超市双方在采购时进行自检,然后经超市相关仪器检测,合格的才上架销售。”跟随该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看到超市内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农药残留检测室,其中摆放了一台农药残留速测仪,里面记录着产地、农残数据、种植档案等相关信息。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在这里用快速检测仪器检测采收的农产品。
“只要仪器上数字在50以下,农药残留就未超标,可放心食用;若数字显示为50以上就不合格。”说着,工作人员将从农户手中拿到的白菜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目前,农户自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为95%。”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检测样本不合格,超市就将停售相关蔬菜水果,并立即取缔对接资格。
据悉,该超市涉及“农超对接”的蔬菜,严格按照当天运来、当天销售的原则,卖不掉的蔬菜,损失由超市承担,这样就能够保证蔬菜的新鲜和品质。
据介绍,今年该超市共与20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对接,“我们超市每天对蔬菜和瓜果等生鲜产品需求量相当高,但有的合作社种类还不够齐全,量也不够大,通过交流和提出建议,今后和农户的合作一定会更好。”该超市负责人说道。
就这样,农超对接让农产品从农田到超市,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
贴心
“农超对接”模式 实现三方共赢
“农超对接是由政府牵线,实现本地农产品与超市联合的销售模式,旨在减少中间环节,围场马铃薯价格,减少层层加价,达到菜园、果园和菜篮子的双重受益。”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超对接”是农民生产营销的一种新模式和发展趋势,该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让农产品直通各大超市,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商家、果农、消费者三方共赢。
目前,全市5家大型超市和重点流通企业已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共50余个,全年收购茶叶、果蔬、禽蛋等农产品金额1.2亿元,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该负责人表示,不过现在农超对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在这种新型供应链模式中处于弱势,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生产分散零星、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大市场统一采购的需求。所以必须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多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来解决。他认为,当合作社成为一支主导力量,会有效地改变农民单打独斗、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现状,这将带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农超对接”虽然是农民合作社的“入市”首选,但并不是唯一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合作社已经开始“多腿”闯市场。不仅积极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展会,而且还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站,展示自己的产品,让更多市民和企业了解,叫响知名度拓宽销路。
点评:“农超对接”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农民的蔬菜销售渠道,形成互联网+科技农业的新格局,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同时,促进农民在种植季增收创收,更是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为雅安经济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