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珍存放在砖窑里的马铃薯。高建华摄
岚县马铃薯今年产量突破2.5亿公斤,但市场销售遇冷,许多人家只能把马铃薯存放在土窑里苦苦等待——
马铃薯丰收价格太低廉
岚县地处高寒,当地有种植马铃薯的悠久历史。作为岚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今年当地种植马铃薯2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岚县马铃薯”申请注册了品牌,太佳高速开通使岚县与省城太原的车程只有一个半小时。这些有利于岚县马铃薯走出深山的变化并没有给岚县马铃薯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马铃薯大丰收的背景下,今年到岚县采购马铃薯的商贩比往年少了很多。
王狮乡石桥村离县城15公里,该村耕地5000余亩,4000余亩种的都是马铃薯。“去年这会儿马铃薯每公斤2.3元,现在每公斤0.8元没人要。”11月18日,村民刘隰生说,村里人们种玉米、谷子、高粱三样的面积加起来也没有马铃薯一样种得多。今年秋天,他们全家挖马铃薯,忙活了一个半月,卖了一部分后,现在还有2万余公斤马铃薯都存在靠山崖的土窑里。“有来买的,就陆续卖,一过了春天就不顶事了。”老刘说,“现在来上几个大客户,把石桥的马铃薯都收了就好了。”
王狮乡阴湾村村民冯秋生今年种了10亩马铃薯、8亩谷子,家里有一个4米宽、20米长的地窖,可以开进去车,地窖是那两年外地客商来岚县收马铃薯时帮忙建成的,但几年来除了自己家产下的,一直不敢存马铃薯,因为刚开始存了两年,赔了钱,把自己种马铃薯挣下的辛苦钱都赔了进去。去年马铃薯行情好,也没敢存。村民们也有自己拉马铃薯出去卖的想法,到省城太原,虽然运费不贵,但一是自己没车,二是担心人生地不熟地折腾半天,“连这儿每公斤卖0.6元都不如。”
“补生拉到太原的三车马铃薯这会儿还没卖完哩!”在同村人眼里,李补生是有能耐、有销路的人。他今年花3万多元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种马铃薯机、挖马铃薯机,新开垦了50亩荒地,全部种上了马铃薯。去年行情好,老李指望着今年“大发”一下,但没承想今年价格下跌。他先后拉了三车马铃薯,由晋源区的女婿在小区里销售,但至今还没有卖完。老李纳闷:“现在城里人咋了,越便宜越不吃了。”
马铃薯卖不出去,村里人干着急没办法。老李说,只好存在山崖的土窑里,等过了春节还卖不了,就喂牲口、磨粉面。100公斤马铃薯只能磨十几公斤粉面,平日里,村里人只拿小马铃薯磨粉面或者送到淀粉加工厂,而去年眼看要扔的小马铃薯都卖了每公斤0.46元,或者100公斤换6公斤粉条;今年每公斤才0.24元,或者100公斤换4公斤粉条,最后,淀粉加工厂价钱多少都不收了。
岚县新闻办主任张宇春介绍,在岚县主要马铃薯生产乡镇王狮乡、大蛇头乡、河口乡等地,去年人均马铃薯收入3000多元,今年价格偏低,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马铃薯难销种薯价受影响
土豆脱毒是农民靠土豆产业致富的关键技术。岚县现在建成的三级种薯繁育体系中,脱毒苗和原原种由龙头企业生产,原种和一级种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基地繁育,繁育出来的一级种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一级种薯可使山区土豆种植产量一亩增加50%以上,一般地区可以增产30%以上。
岚县王狮乡6万余亩耕地中,2万亩左右是马铃薯,其中将近一半种的是种薯。王狮乡乡长刘建军说,今秋开始全乡马铃薯出现滞销状况,主要原因是价格太低,村民不愿卖。目前农民的小马铃薯都卖了,大马铃薯出售了一部分,更多的储存了起来,等到有人收购或春天再卖。依照成本和历年行情,马铃薯每公斤1元应该是正常的,围场马铃薯价格,如果卖0.6元左右,就赔了。前一段马铃薯每公斤只能卖0.6元左右,连0.8元都上不去。而种薯价格高于商品薯,不能按商品薯价格卖。
种薯今秋收购价格也受到了冲击,但影响还未完全显现,因为种薯的销售旺季是明年春季播种前。“去年这会儿种薯每公斤2.2元,今年每公斤只有1.6元。”在位于石桥村的岚县惠珍脱毒土豆种薯繁育合作社,王惠珍告诉记者,他今年秋天收购种薯,最多时一天几十万斤,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2元,目前收了400万公斤,计划明年春天再收100万公斤。去年,他收了100万公斤,三个大砖窑都装满了,但到春天因损耗少卖了1万余元。合作社采用的是“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该村是省农科院、岚县和古交种子公司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种薯销售到吕梁、忻州、晋中等地。王惠珍分析,后期马铃薯价格可能会上涨,但涨幅有限。
岚县农业局局长程玉堂介绍,该县依托龙头企业已形成培育微型薯1000万粒的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招商引资,可以使微型薯繁育能力达到1.5亿粒,建成原种基地3万亩,供30万亩一级种薯基地用种需求,辐射300万亩商品薯生产用种,实现“打造三晋种薯第一县,构建土豆之乡”的目标。这是岚县农民依靠土豆产业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希望所在。
如何破解困局
明年种不种,种多少,这也是许多农民难以抉择的事情。程玉堂建议农民不要受市场行情影响,不能一年种、一年不种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规划地种植。
那么,马铃薯的困局如何破解?
办法一:“直补马铃薯”。阴湾村村民建议,将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范围,让广大马铃薯主产区的群众种马铃薯像种粮食一样享受国家的补助。对此,程玉堂介绍,群众将马铃薯列入直补的呼声一直很高,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尽早让马铃薯种植也享受直补政策。
办法二:“良种马铃薯”。同样是种马铃薯,无论脱毒种薯繁育还是脱毒种薯种植,其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都要优于退化薯种植。依靠科技是马铃薯产业增产增效的必由之路。王惠珍说,目前合作社有马铃薯品种30多个,其中不乏市场价格可观的彩薯、紫薯等新品种,但种子贵,对市场没把握,大家都不敢种。程玉堂说,岚县计划在原种和一级种薯基地建设上分别进行补贴,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由种植商品薯变为繁育种薯。
办法三:“错时马铃薯”。利用地膜覆盖等技术促使马铃薯早上市、早销售,与传统马铃薯上市时间打时间差,从而取得好的收益。
办法四:“保底马铃薯”。阴湾村村民建议,建立市场保底价,比如马铃薯每公斤1元还有点利润,每公斤0.8元刚保本,一旦低于保本价,由政府调控补齐差价,防止菜贱伤农。
眼下马铃薯滞销的困局如何破解?
对策一:“爱心马铃薯”。前些日子内蒙古马铃薯滞销,内蒙古“爱心”马铃薯销售,大大缓解群众燃眉之急。有能力的大机关、大企业能否用平价购、爱心销的模式,从产地拉马铃薯直销城市,众人合解产区困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