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数还没完。就在这时候A股忽然中止了IPO审批。这一等又是一年半。其间,来谈收购者自然是络绎不绝。最让冯鑫心动的一次,是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机会。
不知道冯鑫去山西了没有。
2015年3月,暴风科技上市前,他微信一位记者,说有位朋友打算退隐江湖了,他触动很大,若有所失,想在公司上市后去母亲山西的老房子里闭关一段时间,随身带上几本书:《道德经》《约翰·克里斯朵夫》《刀锋》。
几天之后,暴风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从3月24日到5月4日,这只股票连拉29个涨停。4月23日,公司发布亏损的2015年度一季报。此前暴风曾宣布对旗下的“魔镜”项目增资扩股6000万元,一季度整体亏损正因“魔镜”等虚拟现实业务处于早期大规模投入阶段。但这仍然没有阻遏股价的上升势头。次日,暴风再次以涨停开盘,创下IPO开闸后新股连续一字板涨停新纪录。董事长冯鑫发朋友圈“100,马克一下”,庆祝暴风市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5月13日,中国视频业老大优酷马铃薯总市值为40.7亿美元,约合252亿元人民币。而暴风同日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303亿元。
对创业已10年的冯鑫来说,这是一场不断被延迟的狂欢。好在,尽管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
从2015年搭建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架构,引入IDG的美元投资开始,冯鑫就是冲着做好暴风影音到美国上市的目标去的。可惜,也许是因为金融危机,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暴风始终没能成功刮进美国市场。倒是不断有公司找上门来谈收购:新浪、搜狐、马铃薯、优酷、盛大,全谈了一遍。从冯鑫个人来说,他们开的价钱绝对可以让他功成身退。他硬是没有松口。
“我觉得我既然做了这么一个事,而且做了这么久,最后赚一笔钱就走了,就太没意思了。”
2015年,冯鑫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中信证券建议他让暴风回到国内上市。此时,优酷刚刚在美国上市,作为视频领域的竞争对手,实力和资源都不如优酷的暴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冯鑫心里很清楚,美国市场偏爱领跑型公司,暴风的视频却是基于相对冷门的客户端。此外,华谊和乐视两家公司在A股获得成功勾起了他的兴趣。它们获得的极高估值和品牌影响力是在美国上市不可能获得的。
于是下定决心“往回走”。
但“往回走”也意味着又一轮伤筋动骨的煎熬。2015年12月,暴风开始拆除VIE架构,一直到一年半后——2015年5月,VIE架构下的公司,包括冯鑫2015年创建的酷热科技,才全部注销完毕。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寻找国内的投资机构“接盘”,回购IDG、经纬中国等机构的美元投资。用冯鑫自己的话来说,这件事毫无创造性,其间的痛苦堪比蜕皮,“因为涉及到买卖双方。境外投资者想卖高价,国内投资者愿意接吗?找了一堆国内投资者,他们开的价钱,境外投资者又不愿意接受。”
此外,在A股上市还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例如持续盈利。暴风所在的视频行业,原本是出了名烧钱的,要盈利谈何容易。即便优酷(包括后来的优酷马铃薯)这样的领军者也长期处于亏损中。有意思的是,正因为没有多少资金,暴风主动退出了争夺独家版权等烧钱游戏,围场土豆行情,歪打正着实现了盈利——用冯鑫的话说“对上了这道缝”。
劫数还没完。就在这时候A股忽然中止了IPO审批。这一等又是一年半。其间,来谈收购者自然是络绎不绝。最让冯鑫心动的一次,是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机会。阿里的CEO陆兆禧亲自主抓这件事,承诺未来几年投入9亿美元,并和暴风互换资源。谈了两三个月,冯鑫去成都参加广电总局的会议,晚上跟人喝咖啡时收到短信:A股的IPO要重启了。
“差点投降”的冯鑫,又扭回头来“自己玩”。
看来散漫的他,认真起来比谁都认真。以前他是不怎么看招股说明书的,这次接过来亲自操刀,自称到最后“能写得比他们好”。有那么一阵,他还每周都去两三次证监会跟人“沟通”。审批通过后,他自己没怎么多想,各种消息却像潮水般一波波涌过来。主承销商中金公司的人说,我们保荐了那么多的公司,以前最多是买手、项目经理来问,从来没遇到过那么多大基金的总监来问。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想少了。
暴风上市后仅仅一个多月,作为有2500多万股股票的创始人,冯鑫的身家已经超过60亿元。
他还有空闲去山西吗?
创业青春期的节奏
2015年离开金山公司之后,冯鑫在雅虎中国晃了一年膀子,终于还是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在此之前,他先做了一项准备工作——统计在PC上广泛传播的各种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搜索、输入法、即时通讯、下载、播放、音乐、安全……他的结论是总共有11个领域值得进入。用各种免费软件占领互联网+,建立一个软件帝国,这是他当时的野心。
显然,并不是每个领域都留有机会。比如,操作系统微软已经干了,不用想了。即时通讯腾讯已经干了,想战胜如日中天的QQ几乎没可能。实际上他还真试过,“我都懒得说了,内部开发时,我自己还有一个代号。”
冯鑫要琢磨的是,11种软件里哪种他能做成第一。他最先想到的是下载,去找他在雅虎中国时的上司周鸿祎投资。周鸿祎说,“你别做了,我已经投了迅雷。”当时,冯鑫的下载软件界面都快做完了,就因为这一句话而放弃了。
找了一圈,愣是没找到投资,冯鑫干脆重新算了一下创业到底需要多少钱,发现找投资时觉得要200万才能开始干的事,自己凑凑钱20万也能启动。
2015年8月,酷热科技创立,避开了下载,专注于桌面视频软件的开发。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是50万元人民币。冯鑫心里清楚,做视频软件短时间是挣不了钱的,所以他得干一些别的——比如帮一些公司导流量,挣一些快钱。
做了没多久,当时刚刚小有名气的蔡文胜主动找上门来,说要投资他。不过见了一面,情商过人、“一见你就夸你,能夸十几分钟”的蔡文胜,说服冯鑫接受了自己的天使投资,300万元人民币。几个月之后,IDG资本也跟了进来。
据说,IDG的合伙人张震和冯鑫见面只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能帮我们做什么我们很清楚,我们能帮你做什么?”“你们能给我钱。”冯鑫很直接,他的公司当时只有10多人的规模,但他觉得至少值1000万美元。第二个问题是“你怎么看雷军和周鸿祎”。两个问题聊完后,冯鑫下楼,很快接到了电话,IDG决定投300万美元。“当时我太不缺钱了,我才养活了十几个人,一个月收入大概在150万元,我根本就不知道要钱干吗用。我干的事情不太花钱。”冯鑫笑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