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作为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的云南、贵州等地出现先旱后涝的恶劣天气,经此“特殊待遇”,今年出产的马铃薯出现了量质齐跌的情况。早期的干旱天气导致马铃薯秧苗成活率低,之后持续的降雨天气带来寡照和渍涝现象,对马铃薯生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7月至9月的收获期,当地持续降雨,致使马铃薯无法顺利收成。据悉,今年云南、贵州两地马铃薯整体出现四至六成的减产,个别受灾严重地区的减产幅度甚至达到八成,面临绝产。
市场人士坦言,今年的异常天气给西南产区马铃薯行业带来了致命打击。往年云贵两地有很大一部分马铃薯销往外地,但今年由于货源量少、质量低,达不到市场需求,只能勉强自给。
“云贵两地马铃薯种植的遭遇仅仅是全国马铃薯行情的一个缩影。”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贺坦指出。
有着“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目前遭遇因持续干旱导致马铃薯大量减产的局面。内蒙古气象局9月的消息称,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干旱已持续五十多天,农区各类作物受到严重影响,旱作马铃薯块茎数量不足,预计减产七成以上。
贺坦表示,优质货少、中低端货多但无人问津,这是当下马铃薯市场的主要问题。今年,全国各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一至二成,个别地区甚至出现面积翻番的情况,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但今年降水分布不均,导致一些产区出现旱涝灾害,马铃薯质量偏低。总体而言,中低端货供过于求,导致马铃薯价格同比大幅下滑。从4月底开始上市的山东马铃薯,到目前正在上市的内蒙古马铃薯,价格出现了20%到50%不等的下滑。
价格“怪圈”何解
“马铃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以来,全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在1.1元/公斤到2.95元/公斤之间波动。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差价接近1.9元/公斤,波动幅度最高时约270%。”中粮期货研究员孟金辉说。
马铃薯和姜、蒜、糖、豆等农产品一样,存在着周期性暴涨暴跌的价格“怪圈”。例如,2012年恰逢马铃薯大丰收,大批量马铃薯上市导致价格持续走低,最低时每斤价格只有六七毛钱。不过,一年之后马铃薯市场风云突变。2013年,全国不少地区受灾,湖南 、湖北等地马铃薯几乎绝产,部分地区马铃薯零售价格冲高至每斤1.5元,是上一年的两倍多。
从历史上看,马铃薯价格的暴涨暴跌基本上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涨-跌-稳”的走势。“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价低伤农,导致来年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进而孕育了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后吸引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又给暴跌埋下了隐患。
市场人士指出,影响马铃薯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种植面积、单产、农户心态、库存量、天气情况以及其他蔬菜的价格,等等。其中,种植面积、单产等供应面因素以及其他蔬菜价格等需求面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国马铃薯市场和其他农产品一样,跟风种植现象严重,致使种植面积暴涨暴跌,价格起伏不定,农户收益也极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应该改善产销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信息来指导农户种植,在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的选择方面给农户一定参考。”贺坦说。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蔡海龙博士表示,当前应该加强马铃薯产业监测预警,构建马铃薯市场监测预警指标,建立及时、权威的产销信息发布制度,对有可能引起供求严重失衡和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因素,进行充分的预判。
值得注意的是,马铃薯本身作为大宗商品,天然具有一些利用期货市场的需求和优势。孟金辉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马铃薯产量大,市场交易量也比较大。其次,马铃薯价格波动幅度巨大。第三,马铃薯种植范围广,消费遍及全国各地。第四,有较完善的冷藏设施,存储时间较长。第五,除鲜食外,马铃薯还可以加工成淀粉,或制作成薯条、薯片和土豆泥等食品,产业链比较长。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很早就有马铃薯期货,不过交易量不大,大多是马铃薯需求量大的企业为了规避现货价格波动而参与交易。在我国,2012年起郑州商品交易所就开始酝酿推出马铃薯期货,可是如今已时隔两年,依旧没有取得大进展。
对此,卓创资讯指出,推出马铃薯期货还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马铃薯质量标准难以清楚厘定,当前虽然有国家标准,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将对交割产生较大阻碍。其次,马铃薯产区较多,交割基准地难以确定。第三,马铃薯产业的相关从业者对期货工具知识储备有限,围场马铃薯行情,还无法真正操作和利用期货。
可见,为了使产业更好发展,保护农户利益,马铃薯期货的推出或势在必行。不过,应该意识到,在我国很多马铃薯种植者是分散的小种植户,需求方也以产地附近的小加工企业为主,相关人员对期货市场并不熟悉。因此,从制度设计到知识普及推广,马铃薯期货推出的每一步都要实实在在地接“地气”。
(南方财富网期货频道)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