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30日报道 港媒称,任何参观每年秋季在长春或沈阳举行的中国农业机械展的人都会看到大批的农业机械和品牌。参展的数百家品牌出售的都是类似的农业机械产品——对于一个试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而言大都是低技术的解决方案。
香港《南华早报》6月29日报道称,最近几年,拖拉机迅速增加,因为中国农业部和中央政府致力于提高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为了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大量发放补贴。
报道称,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补贴数额从2015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5年令人难以置信的230亿元人民币。很多情况下,农民拿到的补贴会占到一台拖拉车或收割机价格的1/3以上。
也会有看法支持低成本农机产品的可用性,尤其是因为主导全球农机产品(从价值上)的西方公司倾向于高科技、高价格的机械产品。
报道称,现在中国大规模补贴农民购买针对小农的低端农机具,与中国努力扩大农业规模和产出的目标是南辕北辙的。
毫不奇怪,补贴可能吸引了大量“追随者”进入这一行业,他们制造低科技的机械产品以较低的价格迅速向农民出售。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的加入,2015年其首批拖拉机上市前它在农机制造领域毫无经验和技能。奇瑞的主管在沈阳的一个机械展上说,为促进销售而实施的补贴是奇瑞进入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报道称,当土地分配改革取得进展,以及农民收入增加时,机械化产生的影响最大。但中国并不是这样。土地改革(实现合并和更大规模农业的目标)的更大任务在中国没有解决。因此,有太多小型机械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小块农田中。这些低科技的拖拉机无法在中国政府希望创建的更大规模的土地上工作。
报道称,从全球来看,拖拉机的销售从数量上看减少了,但价格抬高了,因为它们变得更高效了。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巴西的农村利用农机制造商提供的信贷机制来购买和使用大型、高效的机械,而不是寻求政府援助来购买低科技的拖拉机和收割机。
报道称,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商在非洲等目前亟需实现机械化的地方可能还有销售市场。不过,围场土豆价格,他们需要进行革新以满足这些市场的特别需求,然而,革新并不是中国拖拉机制造商的强项。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称,这一行业从2015年到2015年经历了“黄金十年”,其间中国农机产出从价值上每年增长20%。
报道称,鉴于农业部希望把所有土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15年的60%提高到2020年的70%。不过,按目前的情况,慷慨的补贴不一定会实现中国更加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的目标。(编译/许燕红)
福建莆田一位种粮大户驾驶大型拖拉机在田间翻土。本报记者张国俊摄
资料图:镜头里纵横交错的农田。刘忠俊 摄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官方决定调整对农业的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多种粮食的人。
中国对农业的现行补贴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称“三项补贴”。财政部、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将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补贴种粮大户试点的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这笔资金将重点补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即“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同时,还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即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两部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对农业补贴政策作此调整,是因为在不少地方,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不种地,也能拿到补贴;而真正生产粮食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补贴政策对调动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明显降低。
此外,调整完善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也有利于中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两部委表示,此次调整是在不降低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的前提下,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完)
(2015-05-22 12:51:01)
【延伸阅读】部分农民不种地可拿补贴 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调整完善
资料图 何炳文 摄
中新网5月22日电 据国家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农业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时指出,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是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的迫切需要。
以下为问答全文:
记者:为什么要对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完善?
自2015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调整完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关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业补贴制度的精神,财政部、农业部针对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征求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
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受制于小规模经营,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金融服务的提供、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还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益的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迫切需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