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重建见成效
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村民陈昌荣用沼气做饭
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5组的养猪场
中里镇某猕猴桃基地里,工人正在试调喷灌喷头
位于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的雅安市现代茶叶科技中心
“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以来,全市农业部门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总结创新,使农业生产设施得改善,产业基地得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得培育,绿色有机食品得发展。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原则,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农村恢复重建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农民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重建成果显著。
沉到一线 紧盯重建不松劲
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海拔800米,比周边地区平均海拔高40米左右,要实现自动灌溉,需要先把水通过管道引入蓄水池,再加压喷灌。2015年12月下旬,通往繁育场的道路一侧堆放着新翻的泥土,工人们这段时间以来都在忙着安装供水管道。
“现在工程进度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日前,名山区茶叶局品牌股股长吴祠平再次来到建设现场,一边询问工人,一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对于这个重建项目,吴祠平格外重视,几乎每周,都会到这里,实地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度,协调解决困难。
与此同时,在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的灾后重建项目——某食用菌生产加工园区里,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扫尾工作。办公区域门口处挂着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食用菌加工厂有拌料区、高温灭菌区等功能分区。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占地526亩的园区包括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加工厂、食用菌冻库、食用菌筛选车间、办公及化验配套用房和300亩食用菌种植大棚。大棚内配备有喷滴灌设备,修建有休闲观光游道。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食用菌包900万袋,年种植300万袋,年产值达到4500万元,带动当地100户农户种植。
“现在用水问题解决了吗?”2015年12月15日,雨城区农业局农机装备科负责人刘继松来到该食用菌园区,一见到菌园内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洪兵,连忙询问用水问题。从他们的熟习程度可以看出,两人不是第一次见面了。
随后,刘继松来到雨城区中里镇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蓝莓基地900亩,袖珍猕猴桃基地320亩。在袖珍猕猴桃基地里,宽阔的生产便道旁,一排排立桩排列田间,立桩下铺设着一根水肥一体灌溉的胶管。
该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肖亮介绍,浇灌袖珍猕猴桃的喷头密度大,农业系统工作人员专门为他们进行了调配,满足了生产需求。除此之外,节水灌溉所需的管道、泵房、机电都是农业灾后重建带来的福利。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以灾区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聚力灾后农业产业发展。为有效推进工作,全市农业系统从基础工作、作业设计、项目类别、农时季节等着手,制定了“三个一批”的开工方案,落实了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制、项目负责制、周末例会制、推行技术力量下沉的“三制一沉”等工作制度。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则严格按照工作制度,纷纷沉到一线,甘做项目“保姆”,紧盯重建不松劲,有效助推了农业灾后重建项目的推进。
上档升级 基础设施大改善
雨城区中里镇建新村6组海拔约1200米处,两条新修的机耕道延伸至山上,与雅上线复线相连。道路两旁的山坡上,种植猕猴桃的水泥桩根根挺立,猕猴桃藤蔓盘绕在网线上。
“这两条机耕道属于灾后重建项目,建成后能够大大助推产业发展。”雨城区中里镇农技员辜永忠说,村民们集中在海拔低的地方居住,海拔较高处为产业发展区。机耕道没修好前,这里以种植玉米、蔬菜和林竹为主,道路全是泥巴路,农产品运输不便,卖不上价,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道路修通后,有村民在这里承包土地种植起了猕猴桃,产业的种类更多了。
“使用沼气生活方便了!”12月15日中午,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5组村民陈昌荣开始做午饭,利用沼气做燃料后,做饭变得轻松方便了不少。
陈昌荣家的沼气从不远处的养猪场输入。母猪量100头、存栏量2000头的养猪场拥有300立方的沼气池,能够为附近的50户农户的生活提供沼气。这沼气池也属于灾后重建项目。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受惠于灾后重建,我市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全市修复受损农田2.79万亩,完成节水灌溉1.01万亩,恢复生产大棚232万平方米、畜禽圈舍86.05万平方米,建设机电提灌站126座、机耕道982千米、吊桥78座……
此外,全市恢复重建农业生产基地50.08亩,其中:茶叶基地23.60万亩、马铃薯基地1.7万亩、玉米基地4.3万亩、果蔬基地完成12.03万亩、中药材基地完成5.95万亩,畜禽基地完成22个、生态修复修复草场完成4.7万亩。
夯实基础 产业基地做龙头
“公司通过‘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建立‘种羊寄养、羔羊回收’的机制,让农户没有销售之忧。”目前,荥经县宝峰乡田坝村的优质种羊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拟养殖2000只生态高山黑山羊种羊。
解除销售之忧,是本土产业链末端的延伸;夯实科研基础,是本地产业链前端的延长。
在荥经县泗坪乡的高山农业园区内,天麻菌种场和天麻研究所已经竣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天麻菌种场和天麻研究所,主要是解决密环菌、萌发菌等种料难题,降低成本投入。”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占地5029平方米的雅安市现代茶业科技中心里,综合楼、食堂、宿舍、生产示范车间等几幢大楼已经完工,目前正在安装设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